查询间隔10秒
郑州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浅析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4-09-30 00:00  

 内容提要:

 

  近年来,郑州市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但也应看到,由于体制、制度、环境等因素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扩大之势。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购买力水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本文拟结合郑州市1998年以来的情况,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三、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

 

  四、针对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政策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近年来,郑州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102.1亿元,比1998年增长71%,年均增长11.3%。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也大幅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2003年市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647元,比1998年增加2926元,年均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31元,比1998年增加1101元,年均增长7.5%。但也应看到,由于在分配领域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扩大之势。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购买力水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本文拟结合郑州1998年以来的情况,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以及因此导致消费需求不足等作一简要分析,以供领导在研究工作时参考。

 

  一、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1、郑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但慢于全国和全省

 

  如下表所示,1998年郑州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72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530元,两者的差距为3191元,之比为2.261;而到了2003年两者的差距为5016元,之比为2.381,比差提高了0.12个百分点,主要在于五年间城镇居民收入的年均增速为9.7%,农民收入的增速为7.5%,城镇居民高出农村居民2.2个百分点,可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而同期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由3263元扩大到5850元,两者之比由2.511扩大到3.231,比差提高了0.72个百分点;全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从2355元扩大到4690元,之比由2.261扩大到

 

  3.231,比差提高了0.97个百分点;由此看出郑州的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慢于全国和全省。

 

  表一

 

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单位:元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五年间平均
增速(%)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425

5854

6280

6860

7703

8472

9.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162

2210

2253

2366

2476

2622

3.9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绝对额

3263

3644

4027

4494

5227

5850

5.4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

2.51

2.65

2.79

2.90

3.11

3.23

 

 

  表二

 

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单位:元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五年间平均
增速(%)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219

4532

4766

5267

6245

6926

10.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864

1948

1986

2098

2216

2236

3.7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绝对额

2355

2584

2780

3169

4029

4690

6.7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

2.26

2.33

2.40

2.51

2.82

3.10

 

 

  表三

 

郑州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单位:元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五年间平均
增速(%)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721

6148

6458

7266

7772

8647

9.7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530

2683

2912

3155

3377

3631

7.5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绝对额

3191

3465

3546

4111

4395

5016

2.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

2.26

2.29

2.22

2.30

2.30

2.38

 

 

  2、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明显

 

  1998年以来,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收入增长加快,年均递增15.5%,最低收入户收入增长停滞,甚至出现倒退,收入差距从1998年的8657元迅速扩大到2003年的20210元,两者之比(以最低收入户为1)由1998年的4.801扩大到2003年的9.96120022003两年间,农村居民内部最高收入户纯收入比最低收入户分别高出7456元、7851元,差距亦非常明显。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我市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将更大。

 

  3、不同行业和所有制单位职工收入差距拉大

 

  分行业看,1998年我市最高行业(金融保险业)与最低行业(采掘业)职工收入差距为6717元,2003年最高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最低行业(住宿和餐饮业)职工收入差距为23214元,年平均工资之比由2.451上升到3.481。分所有制看,1998年国有、集体和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的工资水平最大差距为2256元,到2003年,全市国

 

  有经济单位职工平均工资15556元,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平均工资12064元,分别比集体经济单位的9735元高出5821元和3492元。

 

  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影响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不仅有劳动者个人、自然环境方面,还有制度和体制等多方面因素。

 

  1、拥有的生产要素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是按照生产要素贡献多少来衡量,人们的收入水平主要取决于对生产诸要素的占有水平和质量。不同的要素所有者,由于他们所拥有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差异,他们的竞争机会也就不均等,从而决定他们的收入水平不一样。要素的差别,既有拥有财产的差别,也有个人能力上的差别。从财产差别看,由于每个人继承和拥有的财产不一样,决定通过财产获得的收入不同。财产性收入作为居民收入的一个渠道对加大收入差距作用越来越显著;从个人能力看,与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科学文化素质高,个人能力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其收入相应较高;科学文化素质低,个人能力差,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收入增长不快,甚至减少。我市城镇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农村,这无疑加剧了收入差距扩大。

 

  2、体制不完善。有些现有差异是历史和传统体制造成的延续,表现为经济基础条件和经济结构状况存在明显的初始差异。特别是在城乡之间,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得政策过度向城市倾斜,忽略了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方面的投入,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郑州市财政支援农村生产支出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足2%,基础设施薄弱,劳动生产率低,导致农民收入来源窄,收入的绝对量少。同时由于政府对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优惠政策,使一些行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可获得超额利润,从业人员必然获得较高收入。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中各企业进行公平竞争的保障,目前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某些企业间的过度竞争,效益低下,从业人员收入势必相对较低。

 

  3、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是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化工业经济转变的过程。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无疑产生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地区间及农户间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程度上的差别,必然造成非农收入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农户之间的分配差距。2003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重为40.0%,比1998年提高11.7个百分点,其中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农户非农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59.66%,而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农户非农产业收入高达77.56%。可见非农产业收入是拉开农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业化过程在城镇主要表现为产业升级过程。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加大了对拥有现代技能和知识的职工的需求。由于新兴产业大多属于资本密集型,它对非技术工人的需求是相对有限的。由于产业结构变动导致结构性失业者增多,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动,使得劳动力市场价格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工资的同时,压低非技术人员的工资,从而形成了专业技术人员和非技术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4、再分配手段不完善。从现实情况看,各种再分配手段不完善,未能对由市场竞争以及非市场因素产生的收入差距形成有效调节。在高收入群体收入来源日趋多元的情况下,未能建立有效的收入监控体系,使得高收入群体的逃税避税行为比较普遍,难于发挥个人所得税对高收入的调节作用。同时由于税制本身的缺陷,导致一些低收入群体的实际税负反而高于高收入群体。对低收入阶层在就业援助、最低工资制度等方面缺乏有效保护。某些形式的转移支付制度(如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在城镇相对完善,在农村则实施不力,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三、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

 

  根据消费函数理论,收入增长快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需求增长快慢。收入差距越大,收入越向少数人集中,整体消费倾向将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偏大弱化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利于农村市场的启动。2003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274元,仅相当于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37.1%。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弱化,导致城乡经济循环不顺畅。由于农村耕地承受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加之城镇下岗职工增多,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导致农业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2003年我市产业结构为4.452.143.5,而就业结构为34.632.632.8,产业结构偏离度达到60.4,农村滞留人口多,使得农业经济比较效益低下,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偏大使农村这个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从而影响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增长。

 

  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影响着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家庭从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从高收入户情况看,受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影响,长期的消费积累使高收入户从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越来越低,平均消费倾向只能基本稳定或下降。而低收入户的情况则恰恰相反,收入水平的低下制约了他们的消费能力,特别是对低收入居民家庭的消费规模扩大产生了抑制作用,强烈的消费欲望与低下的购买能力形成明显的反差,直接反映为平均消费倾向的强势变动。当高收入户在新的消费结构升级未全面到来之前,其消费能力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大,消费倾向也随收入的提高呈下降趋势,因而这部分收入基本上转变成储蓄存款。1998年以来,我市居民储蓄率一路攀升,全市人均储蓄存款余额由7299.7元上升到2003年的15027.9元,提高1.06倍。从1996年起,央行连续多次降息,但居民储蓄总体上仍然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03年末,我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048.5亿元,比1998年增加593.9亿元,增长130.6%

 

  四、针对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政策建议

 

  1、把解决就业作为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我市的基本情况是,人口总量大,非农业人口比重大,就业压力大。而每年经济增长所能创造的新增就业岗位有限,劳动力供给远大于需求。因此,必须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今后发展战略的最重要选择之一。

 

  2、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坚决有力地打击社会违法经营活动,断绝违法收入的来源,解决不合理的垄断性收入的问题,逐步形成公平竞争、公平分配的社会环境。

 

  3、进一步改革税收制度,强化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要进一步探索和逐步实施财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国际通行税种;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4、建立规范的、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收入分配制度。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依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和工资决定机制。建立起经营者与所有者的相互制衡关系,在此基础上,使经营者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有机统一起来。

 

  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助力度。着力保证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基本建立起一个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权利和义务相适应、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从保障和发展的角度,加大扶贫帮困的力度。在保证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政府要直接干预并辅之以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资力度,筹措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到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卫生保健和救济服务等,以增强贫困者自身发展能力;同时要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措施促进贫困地区企业的发展。

 

  6、拓宽和保护居民要素收入的渠道和权力。积极拓宽居民的收入来源渠道,承认并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鼓励劳动者在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劳动报酬的同时,将自己的消费剩余转化为资产,并获取其带来的合法收益,政府在个人投资、知识创新、科技成果转让运用、财产租赁或出售等方面,应制定较为宽松的政策,并提供便利的服务充分发挥个人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以此提高居民个人对市场的参与度,从多种渠道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二〇〇四年三月二十二日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