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扩大消费需求 拉动经济增长—2005我市消费需求五大特点、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5-12-03 00:00  

一、2005年郑州市消费需求五大特点

2005年,我市经济仍然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市GDP为79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其中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46.1%,消费需求作为对经济增长最稳定的贡献者,在2005年继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1、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
    2005年上半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1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增幅略低于2004年上半年,但仍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消费对GDP贡献率有所提高,2005年上半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46.1%,比2004年的41.9%提高了4.2个百分点。初步预测2005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将达45%左右,成为近年来的较高水平。
  
2、居民人均收入与支出增长迅速,农村消费有望迈上新台阶
   2005年上半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3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8%,人均消费性支出为339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71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22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在扩大居民消费方面,农村消费由于受政策因素的作用,比如取消农业税,农民购买生产资料进行补贴,农村的义务教育基本上开始进行两包一免等,这些政策使得农民的增收形势良好,特别是2005年农村消费与城市市场消费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农村消费有望迈上新台阶。2005年上半年,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8.5亿元,与城市市场的增幅差距比2004年上半年缩小了0.3个百分点,农村消费有望成为今明两年消费增长的亮点。城乡居民收入与支出的快速增长为消费需求的扩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消费类型升级和服务价格上调将为消费需求的扩大提供空间。

    2005年上半年,我市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占全部消费的比重为25.6%,比2004年提高1.5个百分点,随着服务价格的不断上调,服务消费将保持快速增长,服务消费的比重也将大幅提升。同时汽车、住房、通讯等消费类型的升级也为消费需求的扩大提供了空间。2005年上半年我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汽车零售继续保持了52.1%的增长速度,房地产投资仍然以51.9%的速度较快增长。在投资和消费双重买房需求的推动下,商品房销售仍保持了44.6%的增长幅度。商品房价格涨幅虽低于2004年,但没有大幅降落,这一趋势将贯穿全年,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

4、消费需求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农村市场慢于城市市场。

2005年,我市经济更有了长足的发展,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消费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消费增长出现了滞后于经济增长的态势。2005年上半年,我市GDP的增长速度为16.5%,而消费额的增长速度为14.9%,低于GDP的增长速度1.6个百分点。2001年—2004年,消费额的增长速度依次为11.8%、11.5%、11.4%、16.4%,而GDP的增长速度依次为10.7%、10.9%、14.8%、15.5%,4年间除2003年消费额增长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外,其余年份消费额增速均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说明进入2005年,我市消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和投资相比相对乏力。

从消费结构看,城乡市场发展不平衡,2005年上半年,我市农村市场消费增长13.4%,低于城市市场消费2.2个百分点。2000年—2004年5年中,我市农村市场消费增长均低于城市市场,农村居民明显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

5、人均消费水平偏低,储蓄意愿增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最终消费规模不断得以扩大,但人均消费水平偏低。2005年上半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3398.5元,总体处于较低的水平。同时,我市人口的年龄结构、居民传统的消费观念也造成了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不足。消费的低水平,抑制了居民的即期消费,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居民的储蓄意愿不断增强。上半年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351.8亿元,比年初增长11.6%,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总量居第14位,增速居第10位。从2005年全年情况看,在连续加息的预期较强,且其他投资渠道风险大、不确定性强等因素的影响下,城乡居民的储蓄意愿有可能进一步增强,从而不利于当年消费的增长

2004年末,我市总人口达708.2万人,如果每人每年增加100元的消费,就将形成近7.1亿元的消费规模,相当于2004年全部消费额的1.3%,如果每人增加200元、300元消费……,这无疑是一个较大的消费市场,因此必须从各个方面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扩大消费仍是当务之急。

二、2005年影响我市消费需求扩大的因素分析
1、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经济学理论认为,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因素有收入变化、教育、种族、习惯、生活水平、社会保障和消费信贷等。但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上半年我市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729元,比上年增长16.8%,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总量仅居第17位。

2、收入差距扩大,整体消费倾向偏低。
  经济学规律表明,在既定财富规模条件下,分配越均等,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就越大,否则消费就不可能保持上升。所谓消费倾向,即收入中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消费倾向有随着收入的升高而不断下降的趋势,因此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加剧了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的趋势。
  从城乡差距分析,2004年,我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是9364元和4183元,两者的差距是5181元。2001年我市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为2.16:1,2004年的收入比扩大为2.24:1,由于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以及农民缺乏现实的购买力,使得绝大多数农村居民有很强的消费意愿却无消费能力,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受收支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消费倾向也呈逐年下降趋势。
  
3、居民收支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加,制约了居民的即期消费。
  改革开放之前,家庭消费支出主要是物质消费支出和少量的服务性消费支出,而教育、医疗等服务性消费和社会保障性消费则以国家财政支出的方式通过补贴或社会保障渠道分配给居民,居民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几乎为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居民对未来收支预期有了明显的变化。一是收入预期的变化。近几年国家加快了国企改革、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等步伐,政府机构也实行全面改革,结构调整带来的摩擦性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就业压力增加,使城乡居民就业稳定性减弱,再就业困难加大,同时社会各阶层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重减少,其他收入比重增加。这些情况使居民不能形成可靠的收入预期,尽管收入总额增加,居民仍不敢大胆消费,严重影响即期的消费支出。二是支出预期的变化。目前社会保障体系正处于完善时期,消费者对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支出预期储备增加,反映在消费支出上就是消费的相对谨慎,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收支预期的不确定性,加上缺乏乐观预期,是制约我市居民即期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4、消费环境的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间接地制约了消费的增长。
  消费环境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市场的无序竞争所造成的流通秩序混乱,造成了消费心理的失衡与失调,以及真假商品的巨大价格差异,使得消费者产生了
畏购心态。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居民在购买住房、汽车、大件耐用消费品等商品时不能顺利实现按揭贷款,即使能够按揭贷款,但贷款的门槛也高,使许多有消费需求的居民望而却步。因此说滞后的政策和环境是制约消费快速发展的客观因素。
 
 三、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的逐步到位,虽然经济运行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经济增长的内、外部环境日益趋好,特别是近两年来政策措施的效应进一步显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继续加大,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效果明显,因此,在这些有利因素的拉动下,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发展经济的有利时机和条件,深化改革,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提高质量,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发展经济的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经济是增加居民收入、提高购买力、进而提高消费水平,满足消费需求的基础和前提。劳动是财富之源,收入是消费之本。扩大内需、扩大消费需求是长期的经济政策,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是经济工作的永恒的主题。为此要做到:一是加快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把提高居民收入作为发展经济的核心目标,既考核GDP指标,更要考核居民收入增加,提高消费水平,实现以人为本、民富国强的经济发展目标;二是要加大力度调整现有居民收入的分配结构,加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尽力降低积累率,突出优先解决居民收入和消费的问题;三是要改善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城乡差别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近年来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四是改善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合理引导高收入层次,积极培育中等收入阶层,中产阶层的形成,将主导住房、汽车、旅游、教育、文化等消费热点,带动需求增长和结构升级,成为我市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的最大内生动力,大力扶持低收入群体,促进消费增长,这将对社会的发展、稳定和繁荣起到积极的作用。
  
2、拓展消费领域。
  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是确定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升级方向的主要依据,作为生产经营者,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结合起来,以适应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
    目前,我市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总体来看还较低,耐用消费品的拥有率也不高,服务性消费的份额还较小,服务贸易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空白点很多,潜力巨大,商机无限。生产经营单位要促进产业的多元化,加快发展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大力开展信息服务、租赁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家庭个人医疗服务等服务项目。
  
3、培育消费热点。
  居民消费需求及其结构的变化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解决吃、穿等消费需求为主;第二阶段解决的消费需求为主;第三阶段解决住、行、服务
等消费需求为主。从目前情况看,我市多数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基本处于第三个发展阶段,消费需求将从千元级向万元级、十万元级过渡,而大部分农村居民则属于第二阶段,消费需求将从百元级向千元级、万元级过渡,根据这一趋势,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及时调整消费政策,取消、废止一切限制合理消费的政策,全方位地引导消费、鼓励消费、创造消费、培育消费热点。
  
4、引导消费预期。
  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及时调整居民的预期心理,为增加居民消费需求提供保障。一方面要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提高基金的征缴率,提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的水平,解除居民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对各项改革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使居民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收支,同时还要对各项改革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这样既可以给相关行业和企业调整政策和产品结构一个缓冲的时间,也可以降低居民过高的支出预期,防止消费结构在短时期内起伏过大,冲击消费品市场。
  
5、改善消费环境。
  要积极调整消费政策,努力改善消费环境。尽快清理各种抑制消费的规定,尽快完善鼓励个人住房、汽车、教育等消费政策,消除各种政策性障碍,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与此同时,要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拓宽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绿色通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电网改造、通讯设备等的建设,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
  
6、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推广新型消费方式。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个人信用档案,鼓励和发展个人消费信贷,是改变居民消费观念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金融部门要继续扩大住房、汽车、教育消费信贷规模,增加信贷品种和形式,拓宽消费信贷领域,确定合理的消费信贷利率,使更多的消费者能接受新型的信贷消费方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