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我市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5-12-03 00:00  

人口城镇化,即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分散的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聚集的过程。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就是以城镇人口为分子、总人口为分母的城镇化率。

城镇化是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中社会形态向高层次发展的客观表现形式,加速城镇化发展建设进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

1990年以来,我市城镇化取得了积极进展,城镇化水平从1990年的43%提高到2004年的58%,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在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2004年人口与城镇化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4年我市总人口为7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 410万人,城镇化率达58%。据测算,到2010年,我市城镇人口将达到490万人,而到2050年时,这一数字将达到910万人,届时我市的城镇化率将达到80%。

城镇化进程加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一是随着“对外开放”战略实施,投资环境不断变化,吸纳了大批的农民进城务工,补充了城市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加快了城市发展速度,有力地推动了人口城镇化进程,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我市外来半年以上流动人口达51.9万人,绝大部分居住在建成区范围内;二是户籍制度改革、人口迁移的政策放宽,“进城难、入户难”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城市人口的数量大量增加,市辖区平均每年净迁入人数达8万多人;三是城市和建制镇的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城镇化能否快速、协调发展,关键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程度和农副产品供应能力;二是城镇就业容量。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国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农民进城,另一方面又要有计划地调节农民进城的规模和速度。

促进城镇化长期协调健康发展的建议:

1、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以产业发展为支撑,营造和增加城镇就业岗位,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优化人口的城乡分布结构。一是要明确城镇化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产物,现代城镇是区域经济的辐射中心,不同于传统行政中心的消费型城镇,要依靠工商业的蓬勃发展来推进,绝不能一厢情愿地单纯强调城镇化。二是要解放思想,有效调动各种社会资金和民间力量参与城镇建设,使中小城镇星罗棋布、分布均匀,充分发挥调整人口城乡布局结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立足资源、区位、交通等方面的优势,选准和培育主导产业,形成城镇发展的经济支撑体系。城镇建设需要紧紧抓住已经和正在形成的特色产业,一业为主,多业驱动,使城镇的发展壮大得到有力的经济支撑。通过加强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以此带动和推进城镇化进程。

  2、从实际出发,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城镇化的首要任务。结合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基础设施投入,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城镇功能,在小城镇建得起、巩固得住上下工夫,把农民尽可能多地相对集中在县城和集镇。

  3、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经济。它介于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之间,一方面农村快速走向城镇化、现代化,另一方面为城市经济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要把推进城镇化进程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效应,增强城镇在资源、人才、技术、产业、商品和信息的集聚功能和带动作用,从而以城镇为平台,推动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从而以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

  4、完善投资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资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投资体制,多渠道筹集城镇建设资金。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个体、外商等社会投资主体的积极性,集聚资金用于城建,开辟城镇建设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通过市场运作方式,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城镇建设,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镇基础设施是城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是城镇物质文明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适度超前、高质量地建设一批城镇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以有效地推进城镇化进程。

5、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精神内涵,除了考虑城镇人口比重、城镇总体数量等因素外,还必须关注诸如环境质量、收入和劳动生产率水平、住房条件、服务设施、工作生活质量、教育程度、社会安全、福利水平等等问题。应建立与人口城镇化目标相对应的、诸如城镇住宅人均面积、自来水和燃气普及率、污水集中处理率、人均公共绿地等一系列量化指标和其它定性定量标准。使城镇人口能使用现代化的设施、得到现代化的服务、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能享受到城镇化所应该带来的诸多好处,这样的城镇化才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二○○五年六月一日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