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项目建设显成效 投资硕果满枝头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6-04-05 00:00  

                   ——郑州“十五”时期投资形势分析


 


十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加大投资力度,确保经济发展的政策指导下,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高开高走、高位加速运行,投资结构改善的良好发展势头。工业投入增势迅猛,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建设快马加鞭,有力地推动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全市国民经济增长夯实了基础。可以说,“十五”期间,是郑州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投资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历史阶段。巨大的投资引擎,给郑州市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给郑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欣喜。郑州市固定资产投资硕果累累,成效显著。

 

一、“十五”时期投资回顾

1、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近年来,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强。五年来郑州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各类投资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投资的高速增长,有效地拉动了国内需求的增长,并为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五”期间,郑州市在建项目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投资需求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在建规模保持较高水平。“十五”期间,各类投资项目彰显缤纷,依靠大项目支撑,投资快速增长,给人以振奋。五年来,全市城镇以上新开工项目达到3553个,其中上亿元以上投资项目达到258个。 特别是200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郑东新区、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和改善投资环境以来,郑州市固定资产投资更是注入了新的活力,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新时期。到2005年底,郑州市规模以上投资项目在建规模达到2029亿元。


   “十五”时期是郑州市综合实力提升幅度大、城乡面貌变化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一个时期,也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最大的一个时期。从近十年的数据来看,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进入一个全面快速增长的时期,是1993、1994年以来的又一个投资高潮。200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258.4亿元, 2001年增加到295.7亿元, 2002年增加到340.7亿元,2003年上升到500亿元, 2004年全市达到650亿元, 2005年郑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20亿元,比“九五”期末的2000年增长2.2倍,年平均增幅达到24.4%。其中城镇以上投资达到610.2亿元,比2000年增长2.8倍,年平均增幅达到30.4%。一年一个台阶,连创历史新记录,固定资产投资率由2000年的35%上升到2005年的49.7%。整个“十五”时期,郑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606.4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1倍。其中城镇以上投资达到1916.1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5倍。

 

纵观郑州“十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两个较为明显的阶段,上了三个大台阶。第一阶段,“十五”前两年,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郑州投资摆脱了“九五”时期低速增长的萎靡徘徊状态,进入两位数增长的复苏期,2001-2002年,投资增速分别为14.4%、15.2%。第二阶段,“十五”后三年,郑州与全国一样投资增速迅猛,但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面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煤电油运全面趋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在经济发展的重要关口,国家决定加强宏观调控,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困难。进入2004年,对郑州投资领域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国家继续执行积极财政政策;另一方面,为了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国家又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严把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郑州在加快建设步伐的同时,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郑州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扩大投资与防止盲目重复建设的关系,认真开展投资项目清理工作,努力控制部分行业投资过热,投资结构逐步得到改善。2005年,是我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时期,这期间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坚持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坚持有保有压,使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得到健康稳定地恢复性增长。2003-2005三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46.9%、30%和28.6%。从三个台阶看,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五百亿元大关,2004年突破六百亿元大关,2005年突破八百亿元大关。从经济发展的全局来看,经过分析,我们认为,郑州投资的快速增长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投资快速增长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郑州投资快速增长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效果,是由消费需求的升级所推动的,也是与产业结构升级相一致的。

 

2、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十五”时期,郑州市第二、三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十五”期间,全社会第一产业累计投资86.4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3.3%,年均增长9.9%。其中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重视,2005年第一产业投资出现了较大增长,比上年增长88.3%。

 

五年来,郑州围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加大企业的技术改造投资,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带动了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投资的迅猛增长。“十五”期间,全社会第二产业累计投资852.9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32.7%,年均增长26.7% 。

 

“十五”时期,各级政府把第三产业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致力于“科教兴市”等战略方针的实施,促进了房地产、交通运输、旅游会展、教育、文化等第三产业投资的较快增长。“十五”期间,全社会第三产业累计投资1667.1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64%,年均增长24.2%。

 

3、加大工业投资,拉长工业短腿。国民经济要持续快速发展,必须有工业支撑。因此加大工业投资是郑州市的重点所在,这在“十五”期间表现得更加明显。五年来,郑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按照有保有压、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要求,部分国家重点控制行业的投资规模得到初步控制,国家支持的行业和薄弱领域投资力度有所加强,工业投资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整个“十五”期间,郑州市工业投资总额达到843亿元,比“九五” 增长1倍,年均增长29%,工业投资比重平均达到32.4%。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560.8亿元,占工业投资的66.5%,年均增长30%,制造业投资的快速增长对郑州重点行业的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工业投资的大幅增长为郑州市工业的做大、做强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五”期间,随着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的到来,郑州市加大工业投资力度。整个“十五”期间,郑州市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投资分别达到106.5亿元、560.8亿元和175.7亿元,分别比“九五”时期增长61.1%、1.2倍和1.3倍,壮大了竞争实力。“十五”期间,郑州市的高新技术项目迅速崛起。一批新兴产业项目不断得到实施,明显地改善了郑州市的工业投资结构。特别是2005年“工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成效显著,工业投资创历史新高,达到301亿元,比上年增长43.3%,比2000年增长3倍,年均增长29%。其中中铝河南分公司70万吨氧化铝等78个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铝工业、装备制造、汽车、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氧化铝产量突破170万吨,位居亚洲首位;宇通公司豪华客车、城市公交客车产销量居全国第一,郑州日产的高档皮卡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速冻食品产量达到32.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宇通”、“三全”、“思念”成为“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  

 

4、自主性投资大幅增长,非国有经济投资成为新的领航。“十五”期间,随着国有经济投资在一些领域的逐步淡出,非国有经济逐步成为投资的主体。五年来非国有经济投资比重持续大幅上升,2005年,郑州城镇非国有经济投资额为372.3亿元,所占比重达到61%,比2000年提高23.3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投资不但在传统产业上不断增长,而且在高新技术产业、新兴行业和一些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也获得迅速增长。“十五”期间,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互相参股的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也出现大幅增长。

 

民间投资活跃,增势迅猛。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各项措施的落实,民间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目前郑州投资已由以往的政策推动逐步转为市场推动,主要表现在民间投资已成为全社会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在非国有经济投资中,民间投资、私营经济投资快速增长。2005年,民间投资达到313.5亿元,占城镇投资的比重达到51.4% 。

 

5、房地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十五”期间,郑州市另一个投资增长最快,地位不断上升的产业是房地产业。郑州市房地产业连续五年高速增长,其中2004年增长速度高达55%。房地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新兴产业。

 

“十五”期间,郑州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达471.4亿元,年均增幅达36%。受市场需求拉动,住宅投资快速增长,住宅累计投资367.9亿元,年均增长34.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高速增长,五年累计完成投资58.3亿元,年均递增68.3%。2004年下半年后,在国家紧缩土地和信贷的宏观调控作用下,房地产开发投资逐渐降温。200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68亿元,比上年增长38%,增速趋于平稳。“十五”期间,全市累计房屋新开工面积2506万平方米,年均增长28.5%;竣工房屋面积1418.5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5.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266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6.6%,年均竣工面积达253万平方米;办公楼竣工面积40.9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竣工面积80.5万平方米,年均增长40%。房地产市场十分活跃,个人购买商品住房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十五”期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504.2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6.8%。其中商品住宅销售1406万平方米,年均增长25.5%。由于房地产市场销售良好,商品房空置面积逐渐减少。商品房空置面积由2000年的84万平方米减少到2005年的57.1万平方米。

 

郑州市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其产业地位不断提升。过去“小不点儿”的房地产业今天已成为郑州市城市改造和建设的亮丽使者。不仅如此,郑州市房地产业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逐步加大。2005年郑州市房地产行业投资比重达到27.5%左右,比2000年提高4个百分点。郑州市房地产业投资已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州市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带给郑州市的另一个欣喜是居民居住条件的明显改善。“十五”期间,郑州的房地产业为全市提供商品住宅达到8.5万套。2005年,郑州市城市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达到23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比2000年增加3.2平方米,基本实现了户均一套房的标准,居民的居住条件正从过去的生存型向舒适型转变。

 

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能力进一步提高,竞争实力增强。2005年,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总计454.9亿元,企业平均资产1.1亿元,全年完成营业利润8.6亿元。五年累计商品房实际销售额达344.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3.7%,其中住宅销售额为298.6亿元,年均增长30.6%。一些大的开发企业脱颖而出,在开拓本市商品房市场的同时,积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显示出郑州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较强的竞争优势。

 

6、重点项目建设取得辉煌成就重大项目成为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柱。重点工程建设继续保持增长势头,重大项目对全市投资增长的支撑作用十分明显,有力的推动了郑州市投资增长。郑州市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陆续投入运营;郑州航海体育场工程、省体育中心、郑州移动通信生产楼工程等相继建成;安飞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年产208万支玻壳和408万支玻锥投产,嵩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和道路基础设施项目竣工,全长53.01公里的郑州至少林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宇通公司与德国MAN合资高档豪华客车生产线、永通特钢合金钢生产线等相继建成投产,河南豫联集团发电机组和电解铝生产线已投产;供水工程邙山干渠改造工程已完成全线通水,青少年宫工程竣工,郑州出口加工区标准厂房、华润集团2×30万千瓦机组、登电2×21万千瓦机组、中铝河南分公司年产70万吨氧化铝项目、107国道辅道、黄河二桥、新乡至郑州高速公路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中国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展;少洛高速公路工程、正大世纪城市广场、郑州新力电力公司三期工程、中国电力投资公司燃气调峰电厂、郑州煤炭集团白坪矿井、垃圾综合处理场工程、郑州市五龙口污水处理厂工程、河南登封铁路二期工程等项目按计划进展顺利。

 

 7、基础设施建设大手笔。“十五”期间,郑州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投资方面也体现大手笔、大气势,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五年间,郑州市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671.1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6倍,年均增长44.4%。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001年的137.5平方公里扩大到262平方公里。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五年来,按照城市化“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对城市全面进行综合治理。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城市面貌明显改观。中心城区保护改造“三年一大变”目标基本完成。“四城联创”成效明显,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胜利完成,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已通过技术考核,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大多数考核指标已达标。

 

2001年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四个一”重点工程中,全长43.7公里、总投资15.83亿元的环城快速路建成通车;中原路铁路立交拓宽改造、嵩山南路、紫荆山南路立交、新郑路铁路立交建设,迎宾路、花园路、纬二路拓宽改造等工程竣工通车。完成投资1.1亿元,对市区71条(段)157公里道路路灯进行了改造。嵩淮、大石桥、商都等游园已建成开放。

 

2002年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完成了老城区保护改造总体概念性规划,以此为标志拉开了我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和高水平经营城市”的序幕。中原西路、紫荆山南路、郑花北路、德化街步行街等38条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如期完工。坚持以人为本,全市各公园、广场免费开放,世纪游乐园建成开放。

 

2003年,制定了郑东新区“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和中心城区“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的规划。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大。郑州市专门成立12个综合指挥部对郑州市老城进行大力度改造。319条背街小巷改造,全市旱厕改造、路灯改造、景观道路拆迁改造,二七广场改造,出入市口改造,护栏改造,“三河一渠”综合治理,街头游园绿地建设,107国道综合改造及辅道建设,西南绕城高速等项目进展顺利,有力地拉动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促使了我市城市品位的大提升。桐柏路、货栈街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已通车;东风渠、熊耳河截污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完成。继续加大中心城区保护改造力度。本着“路平、灯明、水通、安全、卫生”的标准,全市改造了319条背街小巷。占地500平方米以上的小游园新建了71个。经过改造的二七广场景观焕然一新。黄河路、金水路、郑汴路、陇海铁路4座立交桥及主次干道的247 幢高层建筑夜景照明工程的实施,扮靓了郑州的夜色。城区快速路范围内及北环路、107国道等道路沿线的143个城中村通过综合整治,环境变得整洁卫生。通过拆除违章建筑,粉饰沿街立面,规范广告牌匾,航海路、中原路、紫荆山路等市区21条主干道的街景得到改观。对中央商业区二七广场和德化步行街进行了高标准、高档次工程改造。二七广场综合整治工程竣工,一个高品味、国内先进的廊桥连接商业的休闲广场呈现在市民面前,再现二七商圈的昔日繁华。

 

2004年熊耳河滨河公园建成开放,东风渠两岸景观改造开始施工,郑花路、西北环、科学大道整治绿化任务基本完成。城市建设成效显著,郑州更加“天蓝、水清、路阔、城美、草绿、花香”。

 

2005年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中心城区保护改造力度加大,“三年一大变”目标基本实现。续建、新修南三环东段、新柳路等道路14条(段),西三环——化工路立交已建成通车,北三环——文化路立交等工程进展顺利,改造支路背街小巷121条,对全市红线宽20米以上的道路全部进行了整治。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2005年日供水能力达到132.8万立方米,比2000年提高8.6万立方米/日; 2005年供水管道总长1681公里,比2000年增长50.5%;供水总量达30448万立方米;排水管道长度1665公里,比2000年增长46.3%;城市居民燃气化率达90.9%;年末路灯53755盏,比2000年增长2.8倍;集中供热面积1777万平方米,比2000年增长28.5%。实有道路铺装长度由2000年的684公里,增加到1131公里,实有道路铺装面积由949万平方米增加到2528万平方米;为确保市区交通畅通,着力发展大公交,市区主、次干道路路通公交,便利了居民出行。2005年末实有公交汽(电)车3077辆,比2000年增长1.3倍;城市公交客运量达6.2亿人次,比2000年增长1.3倍。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3.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9%,比2000年提高4.7个百分点。公园达到47个,公园面积达到1342.5公顷,比2000年增长1.1倍。水冲式公厕850座,比2000年增加537个。

 

8、郑东新区建设谱新篇。郑东新区建设“三年出形象”目标基本实现。郑东新区累计完成投资232亿元,引进项目170个,开工项目120个。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续建和新建道路137条(段),其中96条(段)基本具备通车条件,通车里程达到102公里。新区热源站开始供暖,中心湖喷泉景观及水幕电影投入使用。中央商务区形象基本显现,入驻项目59个,其中52个开工建设,内、外环正在建设的47栋高层中31栋已结顶;河南艺术中心的美术馆、艺术馆主体已封顶,会展宾馆项目已与上海绿地集团签约。龙湖南区、商住物流区、龙子湖区、科技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起步区雨水、污水、通讯、燃气、自来水管网等随道路主体建设同步进行,新区热源站建成并开始供暖。中央商务区形象基本显现,入驻项目59个,其中52个开工建设,内、外环正在建设的47栋高层中30栋已结顶;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竣工开展,河南艺术中心的美术馆、艺术馆主体已结顶。

 

龙湖南区开发形成品牌效应。共有20个入驻项目,13个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在建及建成房屋面积173万平方米。郑州绿城、上海绿地、天津顺驰、联盟新城、澳门宝龙、国际社区、北大外国语附小等一批知名企业和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部分项目投入使用。

 

商住物流区建设重点突出。金水路两侧行政办公项目、郑汴路两侧现代物流项目带动了整个区域蓬勃发展,入驻项目52个,累计完成投资约32亿元,在建及建成房屋面积300万平方米。省国土厅、市中级法院、省出版集团、交通厅、中石化、中电投河南分公司等46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省疾病控制中心和德国麦德龙等16个项目投入使用或竣工验收,7个项目主体封顶。

 

龙子湖区建设卓有成效。入驻各类高校13所,7所高校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11亿元,开工建设74万平方米,其中4所大学投入使用,入住师生近2万人。

 

景观建设靓点凸显。起步区的景观建设集中体现为四高。高水平,以中央商务区为代表的景观建设实行了国际招标,具有国际一流水平;高绿化率,整个起步区40%的土地用于景观建设;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高档次,中央商务区会展中心和中心湖喷泉及水幕电影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高品位,桥梁建设实现了一桥一景,公园景观体现了一园一主题,单体建筑展示了一楼一特色,会展中心、艺术中心、中心湖、中央商务区高层等群体又构筑了东区特有的城市建筑景观。目前,中央商务区各大公园和绿地建设基本结束,形象显现。整个起步区已累计完成景观绿化面积约700多万平方米,一个独具特色,景观优美的东区正逐步呈现在人们面前。

 

二、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

 

1、投资快速增长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效果。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治理整顿措施的双重影响,社会需求迅速萎缩,市场供求状况发生质变,银行惜贷,投资不足,经济增长乏力。为扭转经济增长下降的趋势,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发行国债来改善投资环境,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全国8000亿元国债资金的投入,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市场供求状况逐步改善,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升,投资者的预期开始好转,各投资主体,尤其是民间投资主体的积极性重新焕发,经济增长进入一个新的上升通道。因此,郑州投资的快速增长,一定意义上是前几年积极财政政策累积效应逐渐释放的结果。 


  

2、投资的快速增长是由消费需求的升级所推动的。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和汽车成为人们消费的新热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极大地刺激了房地产、汽车等相关产业投资的高速增长,成为推动投资增长的内在动力。全市汽车生产消费成倍增长,消费需求的激增推动了汽车工业的投资快速增长。在住房方面,2000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长速度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由于汽车工业和住房建设与经济的关联度高,在本身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了机电、化工、冶金、建材、电力等一大批相关产业投资的增长,从而拉动整个工业投资和全社会投资的快速增长。


  

3、投资的快速增长是与产业结构升级相一致的。党的十六大提出新型工业化的目标以后,我市提出抓住机遇、扩大投资、拉长工业短腿和提高城市化水平的目标。在工业化过程中加大对投资的依赖。与此同时,把拉大城市框架、加速城市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郑东新区,再造一个郑州,掀起了一轮城市化的高潮,推动城市建设的加快。因此,可以说投资的快速增长是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必然结果。


  

4、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郑州投资增长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工业投资的高速增长,尤其是原材料工业投资的增长更为迅猛。除了市场需求增加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前几年工业投资增长缓慢,导致部分能源和生产资料供应能力不足。“八五”时期、“九五”期间工业投资增长缓慢,一些产品的生产能力增加较少,使这些产品的市场供给基础较薄弱,市场价格上升,社会需求增加,投资项目激增,并导致近期工业投资高速增长。

 

5、城市建设“大手笔”。郑州市“在拓展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上下功夫,积极推进新一轮城市建设,建设项目进行的如火如荼, “郑东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步伐加快,一大批基础设施的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

 

6、资金来源较为充足。随着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和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融资方式多元化格局初步改变了固定资产投资对金融贷款的过分依赖。从五年来在建项目资金来源看,自筹资金居主导地位,所占比重已达到59.5%,国内贷款比重下降,所占比重仅为15.8%。

 

三、几点启示

 

从发展的观点看,“十五”期间的固定资产投资带给郑州市的不仅仅是成就和喜悦,还有几点重要的启示。

 

启示之一:抓住项目建设不动摇。应该看到,“十五”时期郑州市投资增长很快,投资率提高,有效的推动了郑州市国民经济的发展。2005年郑州投资率比2000年提高了14.7个百分点,达到49.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因此,项目建设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加快郑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手段。

 

启示之二:抓住工业投资不动摇。工业是郑州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工业投资增长不快,全市国民经济就难以持续快速增长。值得提出的是,由于环境和资源的压力,过去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难以持久,未来郑州在一些传统产业上的投资难以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当务之急是要引进好的项目,不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的投资,努力实现新兴工业化。

 

启示之三:抓住大项目建设不动摇。大的项目犹如擎天之柱,事关整个全局。“十五”期间,我市大中型项目投资占全市项目投资的比重大,为保证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起了决定作用。因此对大项目要尽早谋划,精心组织,及时实施。

 

启示之四:抓住投资效益不动摇。投资效益的好坏决定项目的成败。抓住投资效益一是要选择引导好投资项目,减少和避免投资失误。二是要抓住投资机遇,提高投资效率,使其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前大显身手。

 

“十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对郑州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土地等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二是农业投资比重明显偏低,不利于郑州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三是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偏离了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房地产市场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四是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领域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不高;五是投资率长期偏高,投资消费失衡。         

 

展望未来,郑州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郑东新区建设,加快发展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业。可以预见,“十一五”时期郑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