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上半年郑州市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郑州市统计局  时间:2006-07-21 00:00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促进经济快又好发展,上半年全市经济延续了“十五”以来的快速增长趋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投资消费共同推进,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良好运行态势,为“十一五”的开局、起步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经济快速增长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为900.8亿元,同比增长15.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个和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总量和增速全省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1.7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完成456.4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完成412.7亿元,增长13.3%。

农业生产形势喜人。粮食增产,种植业喜获丰收。夏粮总产量77.65万吨,比上年增长7.4%。单产298公斤/亩,比上年增长8.4%,是郑州市历史上小麦单产最高的一年。经济作物平稳增长,油料和蔬菜总产量分别为1.9万吨、116.6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2.5%、3%。畜牧业生产态势良好。肉类总产量13.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8.6%;禽蛋产量10.3吨,比上年增长8.9%;牛奶产量达到11.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6.0%。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20.8亿元,同比增长23.2%,继续维持高位运行。主要特点有:一是各种经济类型工业生产全面增长。其中国有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6.9亿元,同比增长6.7%;股份制、集体企业累计分别完成增加值168.9和3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30.2%,比全市平均增速分别高4.2和7个百分点。二是轻重工业协调发展。重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52.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8.7%,同比增长23.4%;轻工业完成增加值68.2亿元,同比增长22.6%。重工业增长速度比轻工业增速高0.8个百分点。三是主要行业齐头并进。煤炭、建材、造纸分别完成增加值48.8、59.1、1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27.8%、37.6%,比全市平均增速高7、4.6、14.4个百分点。铝、钢铁、汽车等工业分别保持了15.9%、15.5%、17.9%的较快增速。传统的纺织行业也呈现较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同比增长17.5%,比上年同期提高11.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在4月底扭转下降局面后,上半年增长5%。

(二)“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0亿元,同比增长40.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3.8亿元,同比增长40.2%。在城镇投资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投资111.4亿元,同比增长17%;港澳台商投资9.8亿元,增长32.1%;外商投资22.2亿元,增长77.7%;民间投资190.4亿元,同比增长5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亿元,增长51.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7.5亿元,增长47.7%,其中工业投资116.1亿元,增长46.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14.3亿元,增长36.3%,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5.1亿元,同比增长42.4%。从施工规模看,上半年施工项目为1318个,增长38.6%,其中新开工841个,增长59%。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120.9亿元,增长75.4%,其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96.1亿元,增长26.4%。从资金到位情况看,在建项目累计到位资金为388.9亿元,增长48.5%,快于投资增长8.3个百分点。其中自筹资金为251亿元,增长56%;国内贷款56.6亿元,增长33.3%;利用外资4.7亿元,增长186.3%。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4.8亿元,同比增长16.3%。分城乡市场看,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80亿元,同比增长17.0%;县及县级以下零售总额为124.8亿元,同比增长14.7%。城市高于农村2.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餐饮业完成零售额64.4亿元,同比增长19.1%;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333亿元,同比增长16%;其他行业完成零售额7.4亿元,同比增长6.5%。热点产品持续旺销,数码相机、汽车销售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9倍和43.8%。

外贸出口形势较好。上半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11.2亿美元,增长18.1%,其中出口8.1亿美元,增长22.3%。市属及以下企业完成进出口总值7.2亿美元,增长39.3%,其中出口5亿美元,增长45.6%。

(三)经济增长的质量不断提高

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3.7亿元,同比增长42.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4.4亿元,同比增长23.9%。

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173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387元,同比增长11.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3329元,同比增长22.4%。

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突破千亿,达1042.5亿元,增长39.8%;实现利润81.5亿元,增长105%;亏损企业亏损额为4.7亿元,同比下降28.2%。

(四)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外在力量依然强劲

非公有制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475亿元,同比增长17.5%,高出全市增速1.6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达52.8%。在工业经济中,上半年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5.6亿元,增长27.7%,高出公有制的增幅10个百分点。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完成190.4亿元,增长54.8%,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4.6个百分点,占全市城镇投资的比重达57.1%,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

金融持续稳健运行。截止六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465.7亿元,比年初增长11.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68.1亿元,比年初增长9.2%;各项贷款余额为2766.4亿元,比年初增长13.9%。新增贷款达338.3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26.2亿元。

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全市新批外资企业51个。合同利用外资4.3亿美元,同比增长49.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6亿美元,增长54.8%。

二、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上半年经济形势总体上较好。但一些问题及其变化趋势值得关注。

一是工业生产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扶优扶强力度应进一步加大。从我市工业上半年实现利润情况看,尽管全部企业利润增幅达105%,但62%的利润集中在电力、煤炭、铝、建材等能源原材料工业,其他30多个行业只贡献了不到40%的利润。而且我市工业增速2月份的25.5%缓慢下滑到6月份的23.2%,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个百分点,从行业分类看,主要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建材工业)和电力、热力工业生产出现了下滑,其中建材工业增速比今年2月份低8.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1.7个百分点。同时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看,降低能源消耗、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将是今后我市较长时期内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初步统计,2005年我市万元GDP能源消耗与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单位GDP能耗比2004年下降2%,按照我市“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万元GDP能耗到“十一五”末降低20%以上,则需要平均每年降低4.4%以上。而我市目前资源型加工产业仍占主导地位,完成能耗降低目标的压力较大。从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看,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D强度(R&D经费与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为0.62%,低于全国0.76%的平均水平。另外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速较低值得关注,上半年大中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1.3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3%,比全市平均增速39.8%低15.5个百分点。按销售收入排名的前20位的企业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30.1%,只有5户企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这与我市部分企业集团增速较低有关,如上半年新烟集团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5%,其中新郑烟厂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6%,新郑烟厂占新烟集团的比重上半年为38.2%,比上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类似的这种企业总部在郑州,但生产能力多投放到异地的现象需要引起重视,加强协调。

二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但目前我市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速,但相对于GDP而言增长速度较慢,与武汉相比我市差距最大的也是体现在消费上,2005年我市GDP为武汉的73.7%,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武汉的64.4%。消费品市场的容量大小最终体现在城乡居民的购买力上。从我市与周边和中部的9个省会城市来看,2005年我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均居第8位,与我市经济总量位居第四和财政收入位居第二不相称。同时从消费品市场辐射力上看,河南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全国倒数第二、机关事业平均工资倒数第一也导致了全省范围内的购买力不强,对省会郑州的支撑不够。

三是投资和利用外资水平与周边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信贷形势不容乐观。今年是我市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启动之年,但城镇投资增速并未出现较大幅度的提升。其中民间投资虽然保持了54.8%的增速,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8.8个百分点。同时占较大比重的房地产投资也由于国家各种调控政策的出台而有所减缓,上半年增速为42.4%,比去年同期下降9.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均有灵活性较强,对政策、信息的捕捉比较敏感的特点,一旦它们有部分退出的迹象,容易造成连锁反应,影响投资增长。把投资放大到更大范围看,我市差距更加明显。在全省看,我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最大,但增速自2004年8月份以来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城镇投资增速低于全省4.5个百分点,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排第15位。在周边和中部的9个省会城市中,上半年我市总量(333.8亿元)居第7位,低于武汉( 590.7亿元)、长沙(438.1亿元)、济南(398.2亿元)、石家庄(395.9亿元)、西安(381.8亿元)、合肥(355亿元),增速(40.2%)居第5位,低于合肥(110.1%)、南昌(54.6%)、太原(44.6%)、济南(41.8%)。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6亿美元,增长54.8%。但今年以来全省利用外资连续5个月累计增幅都在一倍以上,上半年全省利用外资增幅为88.4%,我市比全省低33.6个百分点。与中部和周边的其他城市相比差距也比较大,我市利用外资2.6亿美元,低于武汉的12亿美元、长沙的6亿美元、南昌的5.3亿美元、西安的3.7亿美元。因此招商引资、项目投入的力度仍需加大。

信贷形势可能进一步趋紧。上半年全国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2.18万亿元,同比多增7233亿元,已完成全年2.5万亿目标的87.2%。4月份以来央行已经采取了提高贷款利率、增发央行票据、严防或者严禁打捆贷款以及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开展票据市场业务清查等等这样一系列的措施,我市金融机构贷款自4月份开始单月增加额均小于去年同期,预计下半年央行不仅会维持现有政策不放松,而且有可能继续出台更加严厉的紧缩性调控措施,我市信贷投放难度将越来越大。

三、对下半年经济形势的判断及政策建议

“十一五”开局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继续“适中与稳健”的特征,财政、货币政策保持“双稳健”主基调,宏观调控政策以保持投资适当规模与扩大消费效果并举。同时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提出了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战略性目标,形成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加上全市投资和消费增长潜力依然很大,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陆续开工,在建项目仍有较大规模。同时消费品市场需求呈良好的持续上升趋势,各级商圈建设及多样化服务将促进消费增长。

综合考虑以上几点情况,我们初步判断下半年我市济将仍然在本轮扩张期的高位阶段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GDP增速在16%左右。为了促进全市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要在拉长工业短腿的同时,继续发挥商贸优势,注重第三产业发展。从节能降耗角度看,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很低,要实现节能降耗,应该将重点放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上,要降低能耗高而产出低的行业所占的比例。同时要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引导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增强创新意识,全面提升科技实力。另外要做好扶优扶强工作,协调企业集团总部加大郑州地区企业的投资和生产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

——高度重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引导民间资金投向。当前投资增速相对较低的态势值得高度关注,政府应当努力消除影响投资增长的不利因素。要积极创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房地产市场环境以及资金流向的监测,强化政策、信息及城市建设规划方面的引导作用,针对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中低档商品房建设,引导房地产资金投向,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保持房地产开发资金投入规模的稳定增长。同时,深化改革,降低民间资本公平准入的门槛,引导各种投资尤其是民间资本投向教育、交通、服务业以及低耗能、环保等领域,保持民间投资的活跃。

——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快速健康发展。一是积极运用资源及服务性产品的价格调控机制,加强对政策性调价项目的论证,抓住实施的时机,避免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出现较大波动,并保持价格弹性对消费需求的刺激作用。二是继续做好住房和汽车两个消费增长点的文章。保持商品房价格在合理区间小幅上涨,带动商品房需求的适度上升,促进房地产业发展;降低汽车消费过程中地方可控的税、费标准,鼓励扩大汽车消费。同时要关注金融机构个人中长期消费信贷增长较缓的局面,改善个贷环境,刺激消费。三是千方百计扩大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四是加大政府对教育、卫生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公共投入,控制这些领域的服务价格涨幅,降低居民支出预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