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应对人口结构变化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来源:人口就业处  时间:2008-07-25 00:00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特点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根据2007年人口与城镇化抽样调查资料,对我市人口年龄结构状况进行分析。

一、我市人口年龄结构特点
人口年龄结构 又称“人口年龄构成”,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人口年龄结构是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变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再生产变动的基础和起点,它不仅对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速度和趋势等有重大的影响,而且对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一)我市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
据2007年人口与城镇化抽样调查结果推算,我市常住人口735.6万人。其中,0-14岁的人口120.32万人,占总人口的16.3%;15-64岁的人口549.98万人,占总人口的74.8%;65岁及以上的人口65.30万人,占总人口的8.9%。
(二)少儿人口规模缩小,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全市0-14岁少儿人口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51.49万人,占全市人口的22.8%,2005年为128.13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7.9%,到2007年,减少为120.32万人,比2000年减少31.2万人,占全市人口的比重降至16.4%,比2005年下降1.5个百分点。比2000年下降6.4个百分点。
(三)劳动力资源丰富 ,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
国际上通常指15-64岁年龄组列为劳动适龄人口,世界银行即指出:“15-64岁的人口经常被用于粗略地估计潜在的劳动力”。2007年全市劳动适龄人口549.98万人,比2005年增加23.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4.8%,比2005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劳动适龄人口的结构比重(%)
 
年 龄
2005
2007
合计
100
100
15-24岁
22.9
23.3
25-44岁
47.04
46.28
45-64岁
30.06
30.42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市劳动适龄人口呈现出“两端少中间多”的特点,其中,15-24岁组、45-64岁组劳动适龄人口略有上升,25-44岁劳动适龄人口为我市劳动力的主力军。
(四)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重
通常认为,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龄化,主要看60岁以上的老人是否超过总人口的10%,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是否达7%。2007年,我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共65.3万人,占总人口的8.9%,比2005年增加4.2万人,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
(五)总抚养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抚养系数,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所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2007年我市人口总抚养系数、少儿人口抚养系数分别为40.9%和23%,比2005年分别降低1.6和2.5个百分点,而老年人口抚养系数为17.8%,比2005年的17%上升了0.8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2007年我市每100个劳动人口要负担41个被抚养人口,其中少儿人口23人,老年人口18人。与2005年相比,总负担人口减少2人,其中,负担少儿人口减少3人,负担老年人口却增加了1人。
现阶段我市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已超过70%以上,处在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总抚养系数最低的时期(2000年、2005年和2007年总抚养系数分别为42.3%、42.5%和40.9%),为我市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给和谐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人口发展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我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给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由于少儿人口规模的缩小,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下降,必然会影响各年龄段学龄人口比重及其数量的变化。政府有关部门应未雨绸缪,在制定与教育有关的政策和分配教育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年龄结构的转变,否则可能会导致局部教育资源的紧张或者浪费。
第二、随着老年人口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重,社会和家庭负担将加重,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党的十七大明确把“老有所养”列为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五个有”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做好老龄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将是我市今后几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面对人口挑战的对策
(一)优化基础教育资源
针对我市少儿人口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我市基础教育的规模、结构和合理布局,紧密配合我市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需要,特别是要加快新建小区基础教育设施,解决新建小区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对我市现有的基础教育设施,有步骤地进行优化、调整和更新,进一步发展我市基础教育设施。
(二)进一步完善养老制度,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
首先,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社会各个层面,加大征缴力度,逐年提高社会养老金。其次,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发展和完善老年人医疗保健、体育和社会福利等设施建设。再次,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有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老人绝大部分为中低收入者。针对这种情况,我市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应该由多种性质、多种类型和多种层次的服务网络组成,以非营利的福利性服务为主体,以商业性的营利服务为辅。
(三)不断调整就业思路、以创业促就业和完善就业指导制度
一要不断调整就业思路。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市就业工作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不断加强宏观调控。由过去城镇就业为主、国有单位吸纳就业为主和单纯扩大就业规模为主,转到城乡就业统筹、多种经济类型共同吸纳就业和扩大规模与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三者并重。二是进一步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多渠道安置就业。要特别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投入较少、就业弹性高的服务性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利用这些企业优势,扩大就业规模,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安置就业,缓解就业矛盾,降低失业率。三是要以创业促就业,在转变观念,增强自主择业的同时,鼓励自主创业。四是要建立职业指导制度。根据劳动力市场发展情况和就业趋势,运用科学的职业指导理论,积极开展对长期失业人员、下岗职工与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和不同经济类型用人单位的用人指导。五是要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工作。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培训工作。要坚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开展培训,促进培训与就业的有机结合。要积极开展适应性职业技能培训、创业能力培训、远程职业培训等,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
 
 
               二○○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