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郑州市“百强”乡镇特点分析
来源:综合处  时间:2011-11-17 00:00  

乡镇作为城市化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形成的基础,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以乡镇为主体的小城镇发展水平高低,直接关系着县域经济发展,影响着中原经济区构建的基础。近期,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结合国家、省“十二五”规划和中原经济区建设规划纲要的内容,对全省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利用最新乡镇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统计资料,对全省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排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前100名乡镇,简称“百强”乡镇。郑州市共有33个乡镇进入全省“百强”乡镇,占全市乡镇总数的比例为35.9%。
  一、百强乡镇特点分析
  郑州市33个入围的乡镇,个个都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从各乡镇情况分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吸纳外来劳动力就业能力逐年增强
   乡镇企业数量增长较快,吸纳外来劳动力就业能力增强。2010年,全市乡镇共有企业61707个,比上年增加2039个,增长3.4%;全市乡镇企业实缴税金105.88万元,比上年增加20.48万元,增长23.98%;平均每个企业税金达到17.16万元,比上年增加2.86万元,增长14.7%; 33个百强乡镇共有企业是34283个,占全市乡镇企业的55.56%;实缴税金64.59万元,占全市实缴税金的61%,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截止2010年底,郑州市各乡镇总人口为377.02万人,其中外来人口47.65万人,比上年增加7.0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2.64%,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外来从业人员33.30万人,比上年增加3.4万人,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为14.77%,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入围的33个“百强”乡镇,乡镇总人口为138.71万人,其中外来人口21.7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5.71%,比全市乡镇平均水平高出3.1个百分点;外来从业人员19.33万人,占“百强”乡镇从业人员的比例为21.01%,比全市乡镇平均水平高出6.24个百分点。
  全市各乡镇平均人口为4.10万人,其中平均外来人口5124人,平均外来从业人员3620人,比上年增长12.60%。33个“百强”乡镇中,乡镇平均人口4.20万人,比全市乡镇平均人口多0.10万人;平均外来人口6603人,比全市乡镇平均多1424人;平均外来从业人员5858人,比上年增加460人,增长8.5%。
  (二)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进一步加大
  二、三产业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体。2010年,郑州市各乡镇从业人员总数为225.43万人,其中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46.97万人,比上年增加3.50万人,增长了2.43%;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3.18%,较上年提高10.16个百分点。在入围的33个乡镇中,从业人员总数为92.02万人,其中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为71.57万人,比上年增加2.65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为77.78%,较上年提高了8.9个百分点;比全市乡镇平均水平依然高出4.6个百分点。
  全市各乡镇平均从业人员为2.45万人,其中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60万人。“百强”乡镇中,平均从业人员2.79万人,比全市乡镇平均水平多0.34万人,其中二、三产业从业人员2.17万人,比全市乡镇平均水平多0.57万人。
  (三)乡镇财力持续提升,农民收入增长加快
  2010年,全市各乡镇财政总收入达到89.01亿元,比上年增长31.24%,平均每个乡镇的财政总收入为9675万元;33个百强乡镇的财政总收入是56.28亿元,平均每个乡镇17054万元。比全市92个乡镇的平均财政总收入多出7379万元;全市各乡镇的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91%,平均每个乡镇的一般预算收入为5948万元;33个百强乡镇的一般预算收入是32.96亿元,平均每个乡镇9988万元。比全市乡镇的平均一般预算收入多出404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是衡量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全市各乡镇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是9068元,33个“百强”乡镇的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430元,比全市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362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进一步增加
  2010年,全市各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485.50亿元,平均每个乡镇16.15亿元,较上年增长18.73%。33个入围乡镇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806.58亿元,占全市乡镇合计的54.30%,平均每个乡镇达24.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3%。
  二、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全市乡镇社会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但由于各地历史、地理条件及人文资源等因素的不同或限制,全市各乡镇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乡镇经济发展不均衡
  数据显示,百强乡镇排序比较靠前的乡镇基本特点:一是地理优势明显,交通方便,距离郑州市区较近;二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快,工业基础较强,形成了自己的支柱产业、拳头产业。而排名靠后的乡镇这两点明显缺失,相对较弱。乡镇发展中的区位差异、发展不平衡影响了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社会保障不健全
  与城市相比,我市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落后,还存在交通闭塞、文教和医疗供给落后,垃圾和废水处理能力弱等现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城镇的城市化进程。
  同时,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制度尚不规范,保障的标准较低而且覆盖面窄。随着小城镇吸纳外来人口的增加,外来人口在享受当地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时也很难得到平等对待,一些保障服务措施还局限于本地户籍人口以及主要面向企业家和投资者。而外来打工者在为本地创造财富的同时,却得不到保障,影响到乡镇基层的稳定。
  (三)发展思路还不够宽
  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文化背景、产业基础、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乡镇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有些乡镇没有实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盘棋的格局;有些乡镇不顾客观条件和客观经济规律,硬性规定增长项目、指标、比例,不仅影响了乡镇因地制宜、扬优成势,而且因片面追求产值、项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重复建设;有些乡镇领导作风不实、不仅工作找不到着力点,而且主动性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缺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三、对我市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乡镇作为一个重要的区域载体,既要准确地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所处的环境,更要清醒地认识所面临的问题,这对于推动乡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
  一是要统筹城乡就业政策,将农村劳动力就业纳入社会整体就业规划,把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积极的就业政策结合起来,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做大做强乡镇企业,努力创造就业机会;二是要从财政、金融及政策方面向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倾斜,统筹发展。 
  (二)增强政府财政对乡镇的支持力度
  在发展农村经济中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乡镇公共产品的投入,以减轻乡镇财政的压力,便于乡镇社会经济更快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形成乡镇经济的增长点
  根据工农结合、镇村相融、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首先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综合开发,配套进行建设。其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广泛吸纳企业、个人及外商等民间资金,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投资力度,为进一步繁荣小城镇的经济、文化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第三积极发展乡镇工业园区,使之成为拉动乡镇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四)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
  近几年,在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任务还很艰巨,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改厕、改水等更多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公共财政领域。在农村提倡使用清洁能源,鼓励农民美化村庄环境,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附:
郑州市入选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百强乡镇名单
序号 乡镇名称 百强乡镇位次
1 郑州市金水区庙李镇 3
2 荥阳市豫龙镇 8
3 巩义市回郭镇 10
4 巩义市北山口镇 13
5 荥阳市汜水镇 14
6 巩义市竹林镇 16
7 新密市超化镇 17
8 中牟县白沙镇 19
9 新密市大隗镇 20
10 新郑市新村镇 21
11 新密市来集镇 27
12 新郑市薛店镇 30
13 荥阳市城关乡 31
14 巩义市米河镇 33
15 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 38
16 中牟县九龙镇 42
17 新郑市龙湖镇 43
18 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镇 45
19 新密市曲梁镇 46
20 荥阳市王村镇 47
21 荥阳市高村乡 49
22 新郑市辛店镇 55
23 登封市大冶镇 56
24 新密市牛店镇 59
25 新郑市城关乡 60
26 荥阳市崔庙镇 62
27 荥阳市贾峪镇 69
28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圃田乡 75
29 新密市岳村镇 78
30 登封市白坪乡 88
31 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 94
32 新郑市梨河镇 96
33 新密市刘寨镇 98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