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精神文明”建设所缺失的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5-01-17 00:00  
   物质文明的建设,一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中心”,“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需要,所以全社会都努力着。“政治文明”是近些年来进步最快,也不用任何人去呼吁的“社会共识”。而“精神文明”虽然抓了二十年,却仍然被社会所轻视。

   为什么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够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同步发展?我以为,在我们的社会宣传、社会氛围中,精神文明成了一个空洞的名词,与大众的生活越走越远。问题的根子出在了我们的教育引导上。国家的舆论与宣传机器,在对符合中国国情的精神文明的认识上出现了偏差。

   精神文明的基础是大众的精神生活。国人的怀疑一切的思想的形成,不是因为我们的典型不够好、不够多,而是不知道“我”应该成为什么,“我”的精神需要是什么。

   中国要构建成为民主、富强的社会,三个文明的和谐发展并不是一句空话。作为社会有机体的每一个自我都应当有着自己的精神追求。近日里热衷于看婆婆***韩剧,却感受到与我们国内的媒体引导的完全不同的生活理念和生活追求。“诚实”是做人的根本、“信念”是存在的意义、“爱情”是生活艺术的源泉、“家庭”是生命守望的所在、“工作”是实现个体价值的途径。而这些都被我们的传媒机器所不屑。我的的报章、影视作品,充斥的是金钱、贿赂、腐朽、变态、离异、责备、谩骂,在这样的宣传环境中,如何能够构建中有着崇高精神追求的个体文明?

   精神文明教育,榜样的作用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告诉大家,做为社会“个体”的“我”,能够做到的“人”的规范、能够实现的“我”的完善。而这些,就会成为“我”追求的目标。一如“环境教育”的问题,关键的不是去教育别人什么是环保的,而是去引导大家怎么做是环保的。

   构建一个有质量的精神社会不仅仅是党的机构要努力去做的,更是我们每个有责任意识的社会个体需要努力的。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