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2002年我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及2003年市场展望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4-09-23 00:00  

 

  内容提要:

 

  一、2002年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二、消费品市场亮点纷呈,拉动我市零售额稳定增长。

  三、我市消费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四、2003年市场展望及建议。

 

  2002年,在国家和省一系列扩大内需方针政策的积极作用下,我市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商品货源充足,市场竞争激烈,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进一步提高,零售总额稳步增长,消费结构进一步调整,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新兴业态呈现勃勃生机,对拉动我市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2002年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1、市场运行总体态势平稳。

  2002年我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比11%的年度计划高出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幅0.9个百分点。在周边七省会城市中增幅居第六位,低于武汉(12.3%)、济南(12.3%)、太原(12.3%)、合肥(12.3%)、西安(11.8%),但零售额总量仍居第三位,仅次于武汉(770.08亿元)和济南(446.5亿元)。分季度看,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2.4亿元,同比增长11.7%;二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9.3亿元,同比增长11.5%;三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6.6亿元,同比增长12.0%;四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2.5亿元,同比增长10.7%,四季度低于前三季度,总体运行态势平稳。

  2、零售市场格局发生新的变化。

  2002年,随着我市商业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发展,零售市场的所有制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国有经济市场份额继续减少,占全市零售额的比重由上年的4.8%下降至3.5%。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年共实现零售额2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占全市零售额的比重已达51.3%。

  3、城乡市场增幅差距进一步拉大。

  2002年,我市县的消费品零售额为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市的消费品零售额29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零售额增幅高出县及县以下2.2个百分点,较上年2个百分点的差距又增加了0.2个百分点。

  4、餐饮市场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假日休闲时间的增加,居民外出就餐支出也不断增加。2002年我市市区居民在外就餐支出比上年增长3.3%。消费者观念的改变和节日期间旅游餐饮的火爆,特色餐饮的不断推出,全国各地风味菜系及西式餐饮的不断引进,菜品创新力度的加大,餐饮连锁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全市餐饮业零售额的持续增长。全年累计实现餐饮业零售额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增幅高于全市零售额平均水平近4.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零售额上升1.7个百分点。

  5、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大为改观。

  2002年,我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努力开拓市场、扩大销售规模,并采取减少费用、降低成本、开展多种经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市场营销能力,经济效益保持较快增长。元至11月份,全市549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30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其中批发企业下降2.7%,零售企业增长23.3%;累计实现利润总额9131万元,扭转了上年同期亏损11861万元的局面。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83.5%,比上年同期下降7.2个百分点。

  二、消费品市场亮点纷呈,拉动我市零售额稳定增长

  1假日消费带动作用继续显现。2002春节五一国庆三个黄金周期间,假日经济对商品市场销售的刺激拉动作用继续显现,二月份、五月份和十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2.2%、12.2%和11.8%。面对假日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我市商业企业进一步提高了对假日消费意义的认识,抓住有利时机,围绕假日消费开拓市场,采取有效措施,营造宽松、便利、规范的假日消费环境,以节促销成效显著。据对我市丹尼斯、金博大等十一家大型零售商场五一国庆期间近三年的销售情况跟踪调查显示,零售额呈逐年增长的态势。2002年,我市十一大零售商场五一国庆黄金周的零售额增幅分别为22.3%19.4%;对当月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5%

  2、汽车销售保持快速增长。

  2002年,我市汽车销售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从而带动了整个消费市场的活跃。据对我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统计,2002年汽车零售量比上年增长21.1%,其中轿车增长47.6%,轿车的零售量占全部汽车零售量的69.1%,伴随着国产轿车的一次又一次降价,私家购车的比重也呈逐步增高的趋势,且私家购车热点从2001年的售价56万元的微型家用轿车转向售价10万元以上的中档轿车。个人汽车消费的增长,促进了个人节假日、公休日旅游、购物等相关消费的增长,从而带动了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

  3、新兴业态呈现勃勃生机。

  2002年,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我市商业企业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方式,强化企业服务意识,不断突出专业化、特色化经营,企业活力明显增强。在零售业多种经营方式竞相发展的格局下,连锁商业以其集中化和规模化,专业化和特色化经营以及经营手段灵活,管理科学,便民、利民、价廉质优等优势在我市遍地开花,高速成长。2002年我市共有连锁门店313家,营业面积14.1万平方米,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占整个批零贸易企业零售额的12.9%。思达在市区的门店已增加到100家,九头崖在市区的门店也已达40余家,双汇连锁门店为41家,通利量贩在我市门店已发展到5家,北京国美电器入驻郑州,现已发展了4家连锁门店,河南八方积极发展全省战略,在省内的门店已发展到7家。连锁商业的发展打破了我国传统的流通格局。随着加入WTO后整个零售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外资大型连锁商业的进入,连锁商业也将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又一个经济增长点。

  4、商品房销售持续增长,刺激了相关消费的增加,带动了消费的增长。

  2002年,我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59.6万平方米,比2001年增长11.1%,销售额达到31.7亿元,比2001年增长12.1%。商品房销售的大幅度增长,带动了住房装饰、装修消费的增长,也带动了家具、家电等相关消费品销售的增长,从而极大促进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

 

  三、我市消费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02年,我市消费品市场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制约因素仍然存在,市场回升的基础不牢、后劲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居民收入增长不多的情况下,消费支出多元化使购买力分流;二是促进整个消费需求内在稳定增长的机制还未最终形成,能支持经济增长的新的消费热点并未形成,目前城镇住房、汽车、信息、旅游等消费热点远未成熟,要真正成为主导型消费热点,还有较大难度和缺乏充分条件。三是居民即期消费不足,消费信心有待进一步恢复。教育、医疗、住房等费用的增加,城市劳动力就业稳定性的减弱,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使居民对未来的预期消费心理增加,消费倾向发生变化,增加储蓄、紧缩开支的防范心理增强。2002年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849.6亿元,比上年增长22.6%。而且从目前的市场运行状况看,居民对未来消费收入和支出的预期还没有实质性改变,居民积累性消费特征依旧明显,消费升级的积累时间还将延续。四是农村市场发育相对迟缓,农民收入较低及农村消费环境较差导致农民消费需求不足,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幅趋缓,与城市市场增幅差距继续拉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2002年,我市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有68.5%来自城市,县及县以下零售额仅占31.5%,与城市市场的增幅差距由2001年的2个百分点增大到2.2个百分点。五是批零贸易企业亏损面居高不下,扭亏任务不容乐观。20021--11月份,我市549家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中,仍有249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面高达45.4%,另外盈利企业所处的经营状态也很不一致,两极分化情况严重,无利、微利企业大量存在。六是商品结构性矛盾依然明显。回顾2002年消费品市场,绝大多数商品供过于求的形势没有大的改观,大多数商品平销或滞销,适销、畅销商品较少,市场商品雷同化倾向严重,商业企业多以打折方式促销。

  四、2003年市场展望及建议

  2003年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年份,也将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年份,新一届政府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指引下,以更大的力度推动我市各项事业的向前发展。

  展望我市2003年消费品市场,利好因素颇多。第一国家和省实施开拓市场、扩大内需的大政方针不变;第二国债的继续发行将对投资有较大的拉动作用,投资的增长亦会拉动消费的增长;第三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居民的消费信心也会不断增强;第四假日经济将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商机,会进一步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拓展市场空间;第五超市、连锁店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及国内外大型零售企业的进驻,将使流通领域焕发出新的生机,消费品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同时也将极大促进消费品市场的发展;第六我市加快商贸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目标不变,拉长工业短腿,发挥郑州商贸优势,改革提高批发业、零售业、房产业,加快发展物流业、会展业、旅游业也将有利地拉动零售额的快速增长。初步预计200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保持较旺的增长态势,增幅将高于200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将继续发挥积极的拉动作用。但是要消除市场的制约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影响,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保障支出。

  建议在目前下岗失业人员较多,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集中财政资金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尽可能地增加社会保障支出的力度,以减少社会整体的不安全感,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

  (二)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市场购买力水平。

  提高居民的购买力水平是扩大内需的关键,今年市场销售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要加快消费升级,首先必须加快居民增收步伐。当前,除了进一步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外,重要的是加快企业改制步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是提高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收入的关键。其次,应重点解决两条保障线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拖欠工资问题,保证城镇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消费;第三,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确保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三)加大力度开拓农村市场。

  近期看,农村市场难有大的起色。但从中长期观察,农村市场对经济的强大拉动力不可低估。要把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变成现实的购买力,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不能企盼短时期内就出现根本变化。今后,要推动农村市场发展,必须解决农民有购买商品的钱,有愿意购买的商品、有方便的购物途径等一系列问题。其次,必须按不同地区及农民收入的不同层次对消费对象进行细分。要关注农村消费的细节问题,今天的农民消费和农村市场并不是城市居民昨天消费格局的再现,明天的农民消费也不会是今天城市居民消费的重复。在开拓农村市场时,要看到由生产和生活特点以及农村自然与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农民消费的自身特点。

  (四)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要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一方面要加大对制假售假、市场欺诈等各种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统一、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给消费者提供一个规范、良好的市场环境,使消费者放心购买,安心消费,提高居民增加消费需求的积极性。

  (五)加快流通领域的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

  随着国内外大型商业企业的不断进驻,市场的竞争会不断加剧,零售的经营业态会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和方式也日趋现代化。因此对经营者来说,不要一味打价格战,而是要加快企业自身的现代化建设,改善消费环境,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企业信用。在经营方式上,要以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的改革和创新为切入点,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不断增强市场的应变能力。这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加入WTO后应对整个世界经济竞争的需要。

 

 

  二○○三年二月二十八日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