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加快结构调整进程 实现经济跨越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4-09-23 00:00  

浅析近五年来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状况

 

  内容提要: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郑重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我市综合实力,增强我市竞争力的关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以产业结构的优化为基础。本文着重介绍了近五年来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客观判断,找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优势与不足,以供领导和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五年来产业结构稳步调整,政策效果初见成效

 

  二、产业结构偏离度加大,问题不容忽视,要加大调整力度,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三、传统产业日趋成熟,新兴产业尚需引导,竞争能力亟待增强

 

  四、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

 

  经济结构调整是提高我市综合实力,增强我市竞争力的关键,而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劳动力、资金、生产资料在不同产业部门的配置比例和相互关系)调整则是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环节。自1998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积极探索产业结构调整的多种方式,按照合理引导,稳健有序的原则,坚持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在调整中促进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五年来产业结构稳步调整,政策效果初见成效

 

  我市所处的社会产业形态,应是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加速推进阶段,伴随着三次产业之间比重的转换,二产、三产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优势,产业内部技术结构不断更新升级。1998年以来,全市经济总量增长迅猛,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928.3亿元,比1997年增长353.9亿元,年均增速为10.4%。三次产业构成发展变化如下:

 

                  郑州市产业结构变动表                  (单位:%)

年份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7

100.0

6.2

55.1

38.7

1998

100.0

6.2

53.8

40.0

1999

100.0

6.1

50.3

43.6

2000

100.0

5.7

49.2

45.1

2001

100.0

5.5

48.9

45.6

2002

100.0

5.1

48.9

46.0

 

  第一产业所占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仍居主导地位,2002年比1997年增长137亿元,发展势头稳中趋降,第三产业强劲增长,5年间所占比重提高了7.3个百分点,2002年达到46.0%,大有超越第二产业之势。总体而言,我市三次产业分布仍为二、三、一序列。2002年,我市第一产业比全省低1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全省高14.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全国低9.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全国高12.3个百分点。表明1998年以来,我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初见成效,农业基础巩固,工业发挥了支柱作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五年来,三次产业共同拉动GDP快速增长。其中第二产业贡献率较大(除1999年外),其余年份平均在40%以上,第三产业发展最快,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平均在50%以上,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郑州市三次产业贡献率变动表              (单位:%)

年份

三次产业贡献率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7

100.0

0.4

56.6

43.1

1998

100.0

6.5

36.7

56.8

1999

100.0

0.9

-52.9

152.0

2000

100.0

3.5

41.7

54.8

2001

100.0

3.2

46.2

50.6

2002

100.0

2.0

48.9

49.1

 

  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列表如下(劳动生产率=各产业增加值/年内平均从业人数)。2002年我市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第一产业3319.6/人,第二产业41592.8/人,第三产业36902.1/人;与1997年相比,年均增加108/人、2392.5/人、2775.1/人。其中,第二、三产业增长较快,表明第二产业发展稳定,第三产业正处于扩张阶段,向集约化发展的潜力正待增强。

 

         郑州市劳动生产率变动表              (单位:元/人)

年份

劳动生产率(各产业增加值/年内平均从业人员)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6

2830.9

26730.1

21979.1

1997

2779.6

29630.3

23026.6

2000

2701.2

36458.3

30118.2

2001

3077.4

41178.1

34002.1

2002

3319.6

41592.8

36902.1

 

  在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会由生产效率低的部门向生产效率高的部门流动。分析我市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呈下降趋势,比1997年减少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逐年上升,在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就业结构变动表可以看出,从农业中退出的劳动力大多进入了二、三产业,这是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

 

            郑州市就业结构变动表               (单位:%)

年份

就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7

100.0

38.6

31.2

30.2

1998

100.0

1999

100.0

43.5

27.3

29.2

2000

100.0

41.9

27.0

31.1

2001

100.0

40.6

28.1

31.3

2002

100.0

37.1

31.2

31.7

 

  二、产业结构偏离度加大,问题不容忽视,要加大调整力度,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之差的绝对值之和,主要反映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之间的不对称状态。郑州市1997年至2002年间产业结构偏离度如下:

 

郑州市“九五”期间产业结构偏离度      (单位:%)

年份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
偏离度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7

6.2

55.1

38.7

38.6

31.2

30.2

64.8

1998

6.2

53.8

40.0

1999

6.1

50.3

43.6

43.5

27.3

29.2

74.8

2000

5.7

49.2

45.1

41.9

27.0

31.1

72.4

2001

2002

5.5

 5.1

48.9

48.9

45.6

46.0

40.6

37.1

28.1

 31.2

31.3

31.7

70.2

64.0

 

  总体上看,农业劳动力向其他部门转移的速度趋缓,导致我市产业结构偏离度过大,1999年为74.8,此后逐年下降,但仍高于60.0。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第一产业所需人员减少,第二、三产业所需人员增多。由于城市化水平低,城乡二元结构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不健全及市场化程度不高等原因,使得众多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成为制约我市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的瓶颈。以上问题需引起重视,要通过完善政策,使我市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三、传统产业日趋成熟,新兴产业尚需引导,竞争能力亟待增强

 

  五年来,一批大中型企业如群星闪烁,给郑州大地增添了新的风采。我市的工业体系得以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以食品及饮料、铝工业、汽车、电力、煤炭、烟草等为支柱的重点产业,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以宇通客车、少林客车、郑州日产为主的我市汽车工业蓬勃发展;以三全、思念、天方、正龙集团为骨干的食品工业日趋做大做强,2002年,我市的冷冻食品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40%,氧化铝产量占全国20%左右。但是其他产业却在全国同时期同行业的主要产品产量与销售收入总额中所占份额小,内向竞争力弱。小型企业由于经营方式灵活,船小好掉头,五年来发展迅速,为我市经济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而大中型企业的发展相对慢于小型企业。2002年,大中型企业的销售产值仅占全部的35.4%;在资产负债率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大中型企业的总资产贡献率平均为8.83%,低于小型企业5.7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平均为4.1%,高于小型企业2.5个百分点,反映了我市大中型企业的生产力集中度较低,规模效益较差。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增强大中型企业的竞争力,应引起我们的深思。

 

  我市的第三产业中是以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及餐饮业等为主,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日趋成熟,2002年,其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额的51.2%;而新兴行业如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咨询业等社会服务业占27.7%,尚有较大增长潜力,将日益成为我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

 

  四、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

 

  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R&D)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发展三类活动。在工业企业开展的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中,较为普遍的和大量的活动属于试验发展活动。研究与实验发展支出是企业成长的动力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保证。2002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实验发展支出占GDP的比重为0.28%,比1999年增加了0.25个百分点,但科技支出水平仍然较低。从长远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产品才能更新升级,结构才能不断优化,竞争力才能稳步提高。

 

郑州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占GDP比重情况 

年份

GDP(万元)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万元)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支出占GDP的比重(%)

1999

6408491

1811.5

0.03

2000

7380243

28649.3

0.39

2001

8281974

27648.3

0.33

2002

9282890

25666.2

0.28

 

  产业结构调整是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以上分析可使我们对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现状有一个大致了解。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要加快结构调整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跨越发展,构筑我市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二〇〇三年五月三十日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