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对我市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4-09-23 00:00  

 为深入了解我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近期走访了有关部门,对社会保障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根据调查掌握的情况,对我市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做一分析,供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两个确保,大力推进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初步形成。

 

  (一)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创建,使全市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养老保险已覆盖到包括自谋职业者在内的所有职工,到2002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为70.6万人,比上年净增2万人,其中企业参保人数达56.87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数13.73万人,覆盖面为78%。领取养老保险金的人数为20.72万人;失业保险基本覆盖了除公务员以外的所有在职职工。2002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达73.0万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8522人,比上年增加2964人,增长53.3%。全市共征缴失业保险费12098.44万元,比上年增加1097.24万元,增长9.97%。全年共支出失业保险金5172.47万元(其中拨付再就业服务中心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1847.94万元,为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及其它待遇3864.53万元),拨付、发放率均为100%;认真组织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以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2002年末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4万人,全市共确定定点医疗机构35家,定点零售药店43家,采取各种方式催缴医疗保险费689万元,医疗保险基金实现了应收尽收,征收率达到100%;工伤保险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加强了工伤保险基金征缴力度。2002年末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34.27万人,全年共完成征缴工伤保险金1302万元,基金征缴比上年同期增长1.1%;生育保险2002年市政府已出台文件,今年将在机关和全体事业单位开始实施。随着我市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失业保险范围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一个以养老、失业、最低生活保障、多层次医疗保险和就业服务体系为核心的新型社会保障网已经在全市初步形成。

 

  (二)两个确保成效显著

 

  近几年来,全市认真落实两个确保精神,各级政府始终把确保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作为工作重中之中。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并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使绝大多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领到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按时领到了养老金。2002年,全市企业养老保险金支出达118744万元,保证了全市离退休退职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2002年,全市养老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人数为17.4万人,社会发放率达100%,实现了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

 

  政府、社会和企业多方面筹措资金,力保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1998-2003年上半年五年多的时间内,全市财政、社会和企业共筹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达5.2亿元之多,累计保障了90876名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2002年,全市从各种渠道筹集用于发放下岗职工生活保障金的资金达1.15亿元,保障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对34家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调查显示,被调查的下岗职工中,能够从各渠道领取生活保障金的比例达100%。我市下岗职工生活保障的高覆盖率保证了这些家庭的基本生活来源,对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和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居民最低生活基本得到保障

 

  作为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市城市普遍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今年5月份占我市城镇户数2.4%的贫困家庭市区人均月收入90元,六县(市)城镇贫困家庭月收入70元。2002年,全市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有2070151946人,各级财政投入用于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达2824.8万元。我市各级财政普遍追加了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投入,保障资金由以钱定人转变为以人定钱的运行机制,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基本实现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应保尽保,缓解了城市贫困群体的物质和精神压力。

 

  二、存在问题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是我市目前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四个组成部分,这四大保障制度虽已建立,但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矛盾。

 

  (一)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不断加大

 

  我市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收支分两条线运行,1998年开始,我市养老保险资金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现象,缺口逐年增大。近年来,我市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较快,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加,人口寿命延长,养老年限随之增长,加上养老标准不断提高等因素,使养老压力不断增大。2000年人口普查中,我市60岁以上人口已达6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06%。2002年全市离退休人数达25.6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万人;离退休人员的保险福利费用总计为253462.8万元,比上年增加19077.3万元,增长8.1%。我市离退休人数与就业人数之比由2001年的13.63变为2002年的13.48,领取养老金人数增加,养老保险缴费人数减少,也表明我市城镇养老负担在加重。据预测,到2030年左右我市将进入老龄化高峰期,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0%以上,养老金支出大幅增加,将使我市的养老保险负担加重。

 

  (二)失业人数逐年上升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我市近几年的城市失业队伍不断扩大。2002年末,我市城镇登记的失业人员达29679人,登记失业率为2.6%,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突破万人,较上年末增长一成半。如果加上没有登记的失业人员和隐性失业人员,失业人员比例还会更高。随着下岗职工向失业保障的并轨,失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三)困难企业欠费现象突出

 

  在对企业的走访调查中,多数企业反映社会保障负担较重,一些困难企业出现拖欠保险费现象。本次调查的34家企业中有22家拖欠应缴保险费,由于欠费的大都是困难企业,目前清欠难度较大。

 

  (四)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长期以来,社会保障的管理对象一直是职业稳定的企事业单位职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企业用工日趋灵活,劳动力的流动性提高,非全时工和非正规部门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下岗、失业人员的大量出现,使社会保障的管理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从单纯的管理单位向管理单位与管理个人相结合过渡。而目前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还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对策思考

 

  在目前经济转型和人口老龄化加快的情况下,突破社会保障工作的难点,关键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水平,同时建立和完善适合现阶段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

 

  (一)尽快健全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

 

  要尽快形成一个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使社会保障的实施办法、资金来源、支付标准及有关方面的权力、义务、责任等都有法可依。同时,把社会保障的管理部门、保障资金、社会保障的享受者,待遇的提供者全部纳入监督范围,以规范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单位和公民参加社会保险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性,以及公民依法维护自己生活受保障的权益。

 

  (二)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

 

  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有步骤地扩大社会保障安全网的覆盖面。首先,要将社会保障体系扩展到城镇全体劳动者,以促进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所有制经济间的流动。重点是要把城镇中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外来打工者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其次,要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及合作救济保险、意外事故保险等。尽可能使更多的社会成员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

 

  (三)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工作

 

  面对目前社会保障资金缺口较大的情况,政府应及早采取措施,补充社会保障基金的不足。在资金的筹集上,要开辟多种渠道,要根据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社会保障费率,并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坚持扩大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为重点的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的同时,还要积极建立和发展补充保险。同时,要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企业少缴、欠缴保险费现象。在保障资金的管理方面,要坚持收支两条线,保证资金运行的安全性。并积极探索一个安全有效的资金运营模式,更好地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二〇〇三年六月二十四日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