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4-09-30 00:00  

                  ——对郑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的分析和判断

 

  2003年,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受非典冲击最小,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强。郑州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各类投资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投资的高速增长,一方面有效地拉动了国内需求的增长,有助于克服非典袭击给我市宏观经济增长带来的困难,并为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奠定较好的基础。因此正确分析和判断2003年的投资形势,对于今后我市的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

 

  2003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2.3亿元,比上年增长47.4%。其中国有及其他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4.4亿元,增长67.6%。具体分析,全年投资增长有以下特点:

 

  (一)投资增长速度是近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进入2003年以来,各月累计投资增长速度持续增长,最高达到80%的增长速度,平均增长水平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是1993年以来我市增长水平最高的年份。

 

  (二)各类投资全面增长。2003年全市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28.9亿元,增长92.2%;更新改造完成投资45.5亿元,增长76.3%;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4.3亿元,增长24.5%。各类投资保持齐头并进的态势,改变了前几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孤军突出的局面。尤其是更新改造投资一反前几年萎靡不振的状况,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反映出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有明显提高。

 

  (三)县()、区投资力度加大,投资高速增长。2003年以来,各县()、区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大投资力度的战略决策,确保全市投资新增160亿元,投资热情高涨,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和投资力度,投资总量超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投资增幅的提高,呈现出竞相发展的局面,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县()、区有:登封市增长5.9倍,巩义市增长3.6倍,荥阳市增长86.9%;上街区增长1.9倍,邙山区增长1.2倍、二七区、金水区增长1倍。

 

  (四)工业投资明显增多,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2003年全市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8.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5.9%,比重提高到31.8%;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57.9亿元,增长66.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0.8%,比重为64.6%。第一产业占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4.1%下降到3.6%左右。与第一产业低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二产业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占投资的比重提高了3.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整个投资乃至GDP增长的关键因素,同时第三产业增幅亦较高。

 

  (五)城市建设大手笔。我市依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在拓展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上下功夫,推进新一轮城市建设,建设项目进行的如火如荼,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郑东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步伐加快,一大批基础设施的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全市规模以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占投资比重50.2%

 

  新区建设快马加鞭。再造一个郑州,郑东新区建设拉开帷幕,进展迅速。7条道路完成投资7.5亿元,会展中心完成投资6.1亿元。目前郑东新区CBD已确定建设项目37个,内环30幢高层建筑已全部确定业主单位,其中27幢已开工建设,15幢主体施工达到6层;外环30幢高层建筑有2幢已确定业主并开工建设,河南省艺术中心已开工建设,四十七中一期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也已开工。郑东新区现有31条续建道路,其中13条已基本具备通车条件,其余18条路的工程量也快结束,预计20045月基本具备通车条件。目前有122个项目进新区,其中4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部分项目正在进行方案设计,将陆续开工,122个项目分别是CBD确定建设项目37个、龙湖南区12个、商住物流区55个(包括龙子湖地区的2个物流项目)、龙子湖高校园区15个、科技园区3个。河道治理方面,熊儿河、七里河第一阶段治理任务已全部完工。

 

  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大。2003年,郑州市专门成立12个综合指挥部对老城进行大力度改造。全市背街小巷改造,旱厕改造,路灯改造,景观道路拆迁改造,二七广场改造,出入市口改造,护栏改造,三河一渠综合治理,街头游园绿地建设,107国道综合改造及辅道建设,西南绕城高速等项目进展顺利,有力地拉动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促使了城市品位的大提升。其中,东西出入市口改造完成投资6.8亿元,107国道辅道完成投资2.3亿元。按照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的建设要求,继续加大中心城区保护改造力度。本着路平、灯明、水通、安全、卫生的标准,全市改造了319条背街小巷。占地500平方米以上的小游园新建了71个,增加绿地面积76.7万平方米。全市改造旱厕272座,升级改造原有水冲式公厕127座,新建公厕56座。经过改造的二七广场景观焕然一新。黄河路、金水路、郑汴路、陇海铁路4座立交桥及主次干道的247幢高层建筑夜景照明工程的实施,扮靓了郑州的夜色。城区快速路范围内及北环路、107国道等道路沿线的143个城中村通过综合整治,环境变得整洁卫生。通过拆除违章建筑,粉饰沿街立面,规范广告牌匾,航海路、中原路、紫荆山路等市区21条主干道的街景得到改观。

 

  (六)资金到位情况良好,有效的保证了项目施工。资金到位良好对投资的快速增长起到了保障作用,全年投资资金到位390.5亿元,同比增长55.6%。其中,国内贷款增长69.4%,占资金来源的比重25.7%;自筹资金增长75.3%,占资金来源的比重45.5%其中,企业自有资金增长85.2%;外商直接投资增长51倍。反映直接融资方式的企业债券和股本融资持续萎缩,分别下降89.6%88.8%。从资金来源看,投资自主增长的活力明显加强。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同比提高了75.3个百分点;政府预算内资金同比仅上升17.1个百分点。企业已取代政府在拉动投资增长中的主导地位,投资对财政资金的依赖明显减弱。

 

  此外,2003年新开工项目占施工项目的比重66.1%,提高了6.5个百分点,显示未来投资增长潜力仍会继续加大。

 

  (七)郑州市投资总量和增幅在省内18市的位次

 

  2003年省内18市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量,郑州市位居第一,但从投资增幅看,增幅高于郑州市的还有:济源(67.6%)、新乡(52.9%)、焦作(47.5%)三市,郑州市排第四位。

 

  (八)郑州市投资总量和增幅在全国27省会市的位次

 

  2003年全国省会城市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量,郑州市位居第九,低于广州(1157.8亿元)、杭州(1006.2亿元)、南京(954亿元)、成都(863亿元)、武汉(645.1亿元)、沈阳(582.6亿元)、石家庄(560.2亿元)、济南(504.9亿元)八个城市。从投资增幅看,增幅高于郑州市的有:南昌(67.9%)、银川(65.4%)、南京(58.2%)、合肥(51.2%)四市,郑州市排第五位。

 

  二、投资的快速增长的基本动因

 

  从2003年的数据来看,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进入一个全面快速增长的时期,是19931994年以来的又一个投资高潮。从经济发展的全局来看,经过分析,我们认为,2003年投资的快速增长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2003年投资快速增长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当前投资快速增长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效果;是由消费需求的升级所推动的;是与产业升级相一致的。

 

  (一)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加大投资力度,确保经济发展的政策指导下,各级、各部门紧密围绕两个新增160亿的发展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投资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呈现出高开高走、高位加速运行、投资结构改善的良好发展势头,城市建设快马加鞭,工业投入增势迅猛,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有力地推动着全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全市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夯实了基础。

 

  (二)投资快速增长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效果。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治理整顿措施的双重影响,社会需求迅速萎缩,市场供求状况发生质变,银行惜贷,投资不足,经济增长乏力。为扭转经济增长下降的趋势,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发行国债来改善投资环境,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全国8000亿元国债资金的投入,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市场供求状况逐步改善,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升,投资者的预期开始好转,各投资主体,尤其是民间投资主体的积极性重新焕发,经济增长进入一个新的上升通道。因此,2003年郑州投资的快速增长,一定意义上是前几年积极财政政策累积效应逐渐释放的结果。

 

  (三)投资的快速增长是由消费需求的升级所推动的。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和汽车等成为人们消费的新热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极大地刺激了房地产、汽车等相关产业投资的高速增长,成为推动投资增长的内在动力。2003年,全市汽车生产增长74.6%,消费增长3.3倍。其中汽车批发增长7.3倍。消费需求的激增推动汽车工业的投资快速增长,2003年,汽车工业投资增长了45倍。在住房方面,1999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长速度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由于汽车工业和住房建设与经济的关联度高,在本身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了机电、化工、冶金、建材、电力等一大批相关产业投资的增长,从而拉动整个工业投资和全社会投资的快速增长。

 

  (四)投资的快速增长是与产业结构升级相一致的。党的十六大提出新型工业化的目标以后,我市提出抓住机遇、扩大投资、拉长工业短腿和城市化水平的目标。在工业化过程中加大对投资的依赖。与此同时,把拉大城市框架、加速城市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郑东新区,再造一个郑州,掀起了一轮城市化的高潮,推动城市建设的加快。因此,可以说2003年投资的快速增长是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必然结果。

 

  (五)工业投资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恢复性质。2003年投资增长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工业投资的高速增长,尤其是原材料工业投资的增长更为迅猛。除了市场需求增加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前几年工业投资增长缓慢,导致部分能源和生产资料供应能力不足。八五时期、九五期间工业投资增长缓慢,一些产品的生产能力增加较少,使这些产品的市场供给基础较薄弱,市场价格上升,社会需求增加,投资项目激增,并导致近期工业投资高速增长。

 

  三、投资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2003年投资的快速增长是基本正常的,是有客观需求支撑的。但是,投资领域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2003年投资活动在增长速度、增长方式等方面与90年代初有相似之处,投资结构和投资效果也没有明显改善。在投资增长的方式方面,投资活动仍然属于外延型的,这一点与20世纪90年代初期相比没有根本的改善;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仍然不高;部分行业投资有盲目现象;受市场供求状况和价格上涨的影响,部分原材料工业存在着一哄而上的现象。同时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增加了引发通货膨胀的可能。

 

  (一)实际投资增长速度超过1993年。在上一轮投资高潮中,1993年全社会投资增长78.3%1994年增长48.4%1993年名义增长率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年份。但是,由于当时物价上涨幅度很高,1993-1994年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上涨9.7%27.7%,同期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分别上涨26.6%10.4%。若扣除当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因素的影响,则1993-1994年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率分别为40.7%32.5%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4%。名义增长率虽低于19931994年,但由于2003年价格指数较低,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仅为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只上涨3.8%。扣除投资价格指数的影响,2003年投资实际增长为42%,仍高于1993年投资实际增长40.7%的水平。

 

  (二)投资结构和投资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投资总量的快速增长并没有伴随投资结构的改善。在行业结构方面,农业投资虽然增长28.4%,但农业投资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在工业投资中,代表高能耗工业的冶金、有色等工业投资高速增长,说明2003年由经济结构决定的投资结构仍然处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并将对整个经济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投资增长的方式方面,投资活动仍然属于外延型的,这一点与90年代初期相比没有根本的改善。2003年,国有及其他单位投资中,新建项目投资占65.8%,扩建项目投资占20.2%,外延性投资(新扩建)比重达86%1993年,国有单位投资中,新建项目的比例65.2%,扩建项目的比例27.5%,外延性投资比例为92.7%。与90年代初期相比,2003年投资的外延性有所减少,但所占比重仍然较大。

 

  (三)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如果所有的投资都能形成有效的供给,并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收回投资并获得利润,则投资增长就不存在过热的问题。投资效益不高,一直是困扰我市经济发展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和增长速度的提高,我市宏观投资效益没有明显好转。如投资效果系数(GDP增加额/投资额),1994年为0.522003年下降为0.35;说明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近几年我市的投资效益并不理想。

 

  (四)部分行业投资有过热现象。受市场供求状况和价格上涨的影响,部分原材料工业投资存在着一哄而上的现象。在这些项目中,既有国有项目,也有民间投资项目;既有原有企业扩大规模的投资,也有新建项目的投资。虽然2003年这些行业的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但各类投资主体一哄而上,过度投资,必然在未来几年形成生产能力过剩,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产品价格也会下降,这些项目的投资预期效益也难以得到保证。

 

  (五)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增加了引发通货膨胀的可能。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建筑材料市场价格呈快速上涨的趋势。2003年,投资品价格上涨3.8%,尽管2003年市场的供大于求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还没有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但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引起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历史的经验证明,投资的快速增长首先拉动投资品价格的上升,并经过一年左右的时滞,带动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1992年到1994年,投资品价格分别上涨19.8%26.7%12%,同期居民消费价格上涨7.8%9.7%27.7%。投资价格上升在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在后,并有一定的滞后期。从目前投资增长和投资品价格上涨情况来看,预计2004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明显高于2003年。

 

  四、保持投资健康增长的政策建议

 

  2003年我市和全国一样,固定资产投资已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如果内外环境和经济政策不发生重大变化,预计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增长幅度有可能低于2003年。为保持和促进投资活动的健康发展,宏观调控各项措施要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保护各投资主体积极性的前提下,既要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又要防止投资的进一步升温而导致过热,切实把重点放在改善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上。

 

  (一)必须继续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首先,从总体上看,我市经济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即正处于由重化工业向高附加值加工业转化的阶段,也处于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过渡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需要大量的投资建设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的生产设施,以尽快提高我市对先进技术的吸收和创新能力。另外,由于经济发展的高度不均衡,我市一些地区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也需要加大投资,提高工业化水平。其次,2003年我市确实存在着消费率过低的现象,但由于消费问题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尤其是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消费能力不强,是影响消费率提高的重要原因,而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又不是在短期内能完成的。消费率较低的状况将维持一个较长的时期。在这一个时期,要保持有一个较快的经济增长率,必须保持一个较高的投资率;而消费率较低,必然是储蓄率较高,这为保持较高投资率提供了一个基础。再次,城市化水平低,是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消费水平提高的突出问题。增加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加速城市化依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着力改善投资结构。调整投资结构,是解决我市产业结构中存在技术水平低、消耗大、附加值低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我市的基本情况,在生产要素方面,是人力资源丰富而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在资源的可再生性方面,是一个可再生性资源丰富,不可再生性资源相对贫乏。同时,就业形势严峻。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市应保持轻纺工业等利用可再生性资源工业的投资增长速度,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同时,要逐步提高机械电子工业投资的比重和增长速度,尤其是对利用国际高技术水平的工业投资,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而对于一般制造业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应在土地、信贷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技术壁垒给予遏制。

 

  (三)有保护地利用资源。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济要发展,资源的消耗必定要增加。调节投资的增长,需要从资源的使用环节下功夫。要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严格的资源保护政策。在保护资源的同时,保证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合理划分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方向,加快资产存量调整的步伐。2003年投资增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一些行业上存在着各类投资主体一哄而上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各投资主体的投资领域交叉,投资方向趋同,各投资主体之间存在着进入壁垒,存量调整难以顺利进行。为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和趋同性,要加快投资体制改革的步伐,合理划分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方向和主要投资领域,实现投资活动的有序进行。国有投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高新技术领域,把竞争性领域投资更多地让给民间投资主体。同时,要加快竞争性领域国有资产战略性调整的步伐,把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引导到对国有资产存量的重组和改造上来,以减少民间投资的盲目性和重复建设现象。

 

  (五)2004年国家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会适当收缩银行贷款投放的规模和速度。但是,我市在操作过程中,要防止一刀切急刹车,要保持银行贷款的适度增长,为投资的稳定增长和投资结构的改善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二〇〇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