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如何提升郑州市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首位度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6-07-25 00:00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全国区域发展的战略部署,而构建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中部增长极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环节。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发展,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构思。省委书记徐光春提出:中原崛起看郑州,要看郑州的发展力、辐射力、带动力、创造力、影响力、凝聚力。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城市,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进一步做强做大郑州,提高郑州市在全省的首位度不仅是推动中原城市群建设的关键环节,而且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当务之急。

  一、郑州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贡献

  “十五”期间,郑州经济保持了稳定快速发展的势头,实现了经济增长既快又好的发展目标,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增长速度高于预期目标,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现。

  1、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在全省的首位度进一步提高。2004年,郑州以全省4.45%的土地面积和0.74%的人口,创造出全省15.6%GDP18.5%的非农产业增加值和16.2%的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4.8亿元,占全省的2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650.3亿元,占全省的21.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558.7亿元,占全省的19.9%,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2724.8亿元,占全省的31.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2231.3亿元,占全省的31.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1211.1亿元,占全省的21.6%;与2000年相比,首位度全面提高(详见下表),提高幅度较大的有:地方财政收入提高8.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提高3.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分别提高6个百分点和11.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提高3.8个百分点。郑州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

  郑州市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在全省的首位度

                                             计量单位:亿元

   

  河南省

  郑州市

  郑州占全省%

  2000

  2004

  2000

  2004

  2000

  2004

  GDP

  第一产业增加值

  第二产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

  非公有经济增加值

  地方财政收入

  全部工业增加值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

  5137.7

  1161.6

  2413.8

  1562.3

  

  246.5

  2078.9

  1154.4

  1475.7

  1786.7

  4753.4

  4356.9

  3182.1

  8815.1

  1692.5

  4515.4

  2607.3

  4270.1

  429.0

  3862.2

  2332.7

  3099.0

  2808.0

  8632.0

  7092.0

  5607.0

  738.0

  42.4

  363.1

  332.5

  

  46.0

  313.2

  189.2

  258.4

  345.6

  1215.4

  881.9

  565.8

  1377.9

  63.1

  738.0

  576.8

  690.2

  114.8

  593.6

  407.8

  650.3

  558.7

  2724.8

  2231.3

  1211.1

  14.4

  3.7

  15.0

  21.3

  

  18.7

  15.1

  16.4

  17.5

  19.3

  25.6

  20.2

  17.8

  15.6

  3.7

  16.3

  22.1

  16.2

  26.8

  15.4

  17.5

  21.0

  19.9

  31.6

  31.5

  21.6

   

  2、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4年,郑州人均GDP19602元,比全省9470元高10132元,为全省的2.07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667元,比全省7705元高1962元,为全省的1.2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83元,比全省2553元高1630元,为全省的1.64倍。

  3、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十五”前四年,郑州经济保持既快又好的发展势头,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GDP年均增长13.1%,比全省平均水平(下同)高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5%,比全省高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4%,比全省高2.2个百分点;人均GDP年均增长10.6%,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7%,比全省高10.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26%,比全省高5.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8%,比全省高0.8个百分点。

  4、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高于其占全省的比重。“十五”前四年,郑州经济以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快速发展,不仅使郑州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而且对全省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的贡献越来越大,对全省经济的增长的拉动力越来越强。从反映地区宏观经济的几个重要指标来看:2000~2004年,郑州GDP对全省GDP总量扩张的平均贡献率为17.4%,对全省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8.0%;郑州第二产业对全省第二产业总量扩张的平均贡献率为17.8%,对全省第二产业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6.2%。其中郑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量扩张的平均贡献率为18.6%,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7.9%;郑州服务业增加值对全省服务业总量扩张的平均贡献率为23.4%,对全省服务业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26.6%;郑州地方财政收入对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7.7%;从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与其占全省的比重来看:2000~2004年,无论是对全省经济总量的扩张,还是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平均贡献率均高于其占全省的比重(详见下表)。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的22.7%,而平均贡献率占到三分之一强,服务业占全省的22.2%,而平均贡献率占到四分之一左右。

  郑州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的比重及贡献

  2000~2004年)

   

  郑州占全省的比重(%

  郑州对全省总量扩张的贡献率(%

  郑州对全省增长的贡献率(%

  GDP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规模以上工业

  地方财政收入

  15.0

  15.2

  22.2

  16.6

  22.7

  17.4

  17.8

  23.4

  18.6

  37.7

  18.0

  16.2

  26.6

  17.9

  37.7

  5、加速了全省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新世纪以来,郑州市加大了经济结构优化的力度,一手拉长工业短腿,一手提升服务业的层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4年,郑州市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95.4%,远高于全省80.8%的水平;郑州非农产业增加值在全省的首位度达18.5%,对全省非农产业总量的扩张、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9.9%20.7%,高于同期15.6%GDP首位度;郑州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690.2亿元,占据半壁江山,占全省的比重为16.2%,高于GDP的首位度0.6个百分点;郑州经过近几年的重点发展,打造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占全省较大份额,以汽车工业为代表,具有较大增长空间和高加工度特征的装备制造产业群;体现郑州资源组合优势的煤电铝及加工产业群;体现郑州区位和交通优势的商贸物流产业群;以及占全国市场份额最大,叫响神州大地、以“三全”和“思念”速冻方便食品为代表的食品加工及制造产业群;从而形成了一批产量大、质量高、效益好、影响广的名牌产品。

  二、郑州与全国省会城市经济总量、首位度比较

  目前,郑州经济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省辖市无法替代的,但郑州与全国、中部、周边省会城市相比,郑州经济总量排在中上游,而首位度排在后游水平。

  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郑州经济总量和非农产业经济总量均排在第12位,而首位度均位居第23位。

  在中部6个省会城市中,郑州经济总量和非农产业经济总量均排在武汉市之后,位居第2位,但首位度仅高于合肥市位居第5位(详见下表)。

  中部省会城市经济总量、首位度

   

  GDP(亿元)

  非农产业增加值(亿元)

  GDP首位度%

  非农产业首位度%

  郑州市

  武汉市

  南昌市

  长沙市

  太原市

  合肥市

  1378

  1956

  770

  1109

  643

  590

  1315

  1853

  711

  1006

  624

  536

  15.6

  31.0

  22.0

  19.8

  21.1

  12.3

  18.5

  35.0

  25.5

  22.6

  22.4

  13.8

  在周边7个省会城市中,郑州经济总量和非农产业经济总量均排在武汉市、济南市、石家庄市之后,位居第4位,而首位度仅高于济南市和合肥市位居第5位(详见下表)。郑州经济总量比西安市大,但西安市在陕西省的首位度达到38%,西安市对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比郑州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大的多。

  周边省会城市经济总量、首位度

   

  GDP(亿元)

  非农产业增加值(亿元)

  GDP首位度%

  非农产业首位度%

  郑州市

  武汉市

  济南市

  石家庄市

  西安市

  太原市

  合肥市

  1378

  1956

  1619

  1633

  1096

  643

  590

  1315

  1853

  1500

  1403

  1036

  624

  711

  15.6

  31.0

  10.5

  18.6

  38.0

  21.1

  12.3

  18.5

  35.0

  10.9

  19.0

  41.6

  22.4

  13.8

  从省会城市经济总量、首位度对比的结果来看,郑州全省经济的发展力、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还是很有限的,上升的空间还很大。

  三、郑州“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长的利好因素及展望

  1、环境因素。从国家的宏观环境来看: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郑州作为终端和高端产品比重较小的发展中城市,必将进一步加快发展,缩小差距,迎头赶上;国外产业向国内转移和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有利于郑州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河南作为中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大省,将在实施促进中部崛起中扮演重要角色。要奋力实现中原崛起,“中原崛起看郑州”,郑州被寄予厚望,必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郑州自身发展的条件和态势来看:目前,郑州人均GDP已接近2500美元,预计2005年达到2800美元以上,消费结构处于进一步加速升级阶段,将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巨大需求,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进一步提高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为全市经济发展拓展更广阔的空间;经济总量2003年突破千亿元,预计2005年达到1700亿元左右,增长16%以上,首位度提高到16%以上;地方财政收入2004年突破百亿元,预计2005年达到140亿元以上。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将为全市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资金因素。“十一五”时期,郑州工业化、城市化将加速发展,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郑东新区的建设任务还很繁重,郑州东与中牟、西与荥阳、南与新郑三个副城的联结还需要大量的投入,这些都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十五”时期,郑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年均增长20%以上,“十一五”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年均增长15~20%,按预期增长率测算,五年累计投资规模在6300~8000亿元。总体分析,实现这样的投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从项目支撑看:据不完全统计,结转到“十一五”时期建设的投资约60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166个,结转投资约350亿元。如投资22亿元的安彩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玻璃基板生产线项目,投资7.8亿元的华晶年产10亿克拉金刚石项目,投资3.9亿元的顶新国际康师傅食品基地项目,投资2.34亿元的托普公司年产200万吨精密冷轧带钢项目,投资2.3亿元的和成煤矿恒业有限公司项目等等;计划在“十一五”时期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拟新上项目225个,预计投资2200亿元以上;郑州至西安、北京、武汉、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等国家、省在郑的重点项目投资预计在400亿元左右;郑州美国加州工业城总投资在300亿美元以上,在“十一五”时期计划投资50亿美元:以上四个方面的重点投资项目总投资完成额可达到3600亿元左右,占“十一五”预期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的50%左右,完全可以支撑“十一五”预期投资总规模。从资金来源来看:200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居民储蓄余额分别达到2725亿元、2231亿元、1211亿元,“十五”前四年年均分别增长分别22.4%26.1%21.0%,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和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充足的信贷资金;另外民间资金活跃、资本市场不断发育成熟,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从环境和资金因素来看:“十一五”时期应该是郑州经济的黄金发展时期。预期经济年均增长13~14%,到2010年,GDP将突破3500亿元,首位度达到20%左右,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以上。

  四、提升郑州在全省经济发展中首位度的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加大外延扩张的力度。郑州作为新兴城市,进一步提高郑州在全省经济发展的首位度,外延扩展是必然选择。从投资的拉动力来看,郑州经济仍然是投资拉动型增长。2000~2004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6.2%,投资的平均贡献率为57.1%,投资是郑州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投资是拉动郑州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从投资率来看,郑州市投资的力度还较小。2000~2004年郑州市投资率为41.4%,低于同期全国44.0%的平均水平,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处于下游水平,因此,适度的投资规模和较高的增速对郑州经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十一五”郑州预期投资在6300~8000亿元,年均投资12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率15~20%,投资率稳定在45%左右,这样的投资安排体现了郑州加快外延扩展的力度和决心,但关键是要抓好项目的筛选和资金的落实。在项目的筛选上,要体现有利于发挥郑州优势和优势整合,有利于郑州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郑州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资金的落实上,一方面要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2004年底,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211.1亿元,相当于GDP87.9%。如何将庞大的储蓄存款余额转化为郑州市的投资,要通过以下5种渠道予以实现:(1)集中优势和重点项目争取银行的支持,将储蓄转化为银行贷款;(2)争取郑州国债比例,将储蓄转化为国债,国债转化为政府投资;(3)积极培育重点企业上市,将储蓄转移到上市公司;(4)出台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和法规,引导储蓄转化为直接投资;(5)将目前郑州市效益好、潜力大的企业全面改制,激活民间资金,促使储蓄转化为直接投资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利用外资不很理想,利用外资最高的2003年度也仅有2.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不足2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重没有超过18%的年份,这与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相比差距甚远。故郑州招商引资的空间还很大,要充分借助开发郑东新区、做强壮大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三大平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出台优惠政策,拓展外资的内涵,把从郑州以外的引资均视为外资,充分享受有关优惠政策,扩大吸引力,争取更多更好的海外资金和国家、省、沿海等发达地区的资金在郑投资兴业,提高利用外资的比重。此外,要加快郑州美国加州工业城的选址、配套设施建设等前期准备工作,使郑州美国加州工业城早日落地,并在“十一五”时期初具规模产生效益。

  2、实施二、三产业双轮驱动战略。2004年,在全市经济总量中,二、三产业分别占53.6%41.8%,二者合计占95.4%加快郑州经济发展,提升郑州经济总量,提高郑州经济在全省经济发展中首位度,必须实施二、三产业“双轮”驱动。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拉长郑州工业短腿。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提升郑州首位度的关键,郑州经济总量的首位度偏低,在全国重点城市中的位置前移的慢,关键在于工业总量偏小、首位度偏低(2004年,郑州工业总量仅占全省工业总量的15.4%,占郑州经济总量43.1%的工业首位度还低于GDP的首位度0.2个百分点);可见,拉长郑州工业短腿,做强做大郑州工业经济是一项长期发展战略,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十一五” 时期,要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粗放经济增长为集约经济增长方式做为重中之重来抓。首先要进一步壮大郑州汽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机械装备制造业、铝工业、能源工业和食品工业等优势行业,使优势行业内有增长力、扩张力,外有竞争力、带动力和影响力;其次要重点发展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的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药、生物化工、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再次要依托重点企业,通过购并、联合、重组等外延扩张,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企业的抗风浪能力。力争到2010年,郑州规模以上工业的首位度达到22%左右,全部工业20%左右;另一方面要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即在做强做大传统服务业的同时,优先发展能体现郑州优势和特点的现代服务业。第一,要整合现有的旅游、物流、会展、信息等产业资源,用信息化进行改造和提升、培育、扶持各行业龙头企业,使其产业链条变粗拉长;第二,要理顺旅游和会展、文化产业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其发挥整体效能,产生最大效益;第三,强化对运输邮电、商贸流通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这两大传统行业在我市服务业中占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在稳步发展这两大支柱产业的同时,加快升级改造的步伐;第四,积极培育和发展郑州市区域性金融市场,充分发挥金融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杠杆和支撑作用,使之成为经济发展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第五,规范发展房地产业,进一步开拓和搞活房地产市场,使房地产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第六,推进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成长,提升城市品位;第七,提升农村服务业总量。2004年,郑州县域经济服务业占其经济总量的比重仅为33%,低于全市41.9%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市区67%的水平。因此,要以建设小城镇为载体,以围绕 “三农”服务为中心,为乡镇企业服务为重点,既要送服务到乡村,更要多“筑巢”、多“引凤”住乡村。总之,要通过构筑国家级物流中心、国家区域性会展中心、全省旅游服务中心,以优化服务业经济结构为重点,引领全市服务业实现跳跃式发展,到2010年,使郑州服务业在全省的首位度达到25%以上。

     3进一步扩张县域经济板块。目前,在郑州经济总量中,县域经济占据半壁江山[2004年,郑州市辖六县(市)GDP占全市GDP51.5%],进一步扩张县域经济,为郑州迅速崛起给予强力支撑。第一,要拉高坐标,瞄准全国百强县、五十强县挺进。郑州市辖的六个县(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巩义、登封、新密、新郑、荥阳五市位居全省前五强,但在全国百强县中只有巩义市榜上有名。因此,要跳出河南走向全国,拉高坐标,瞄准目标,找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实现跳跃式发展,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巩义市挺进全国五十强,登封、新密、新郑、荥阳挺进全国百强行列,中牟县挺进全省十强县行列;第二,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升制造业的比重;第三,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变粗放为集约经济增长模式;第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筑节约型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

  4、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原创力,提高竞争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最有力武器。现在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企业直接进入国际竞争,若没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没有自主创新的成果,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持久的竞争力,就难于立于不败之地。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传统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出现递减,技术创新的作用会明显上升。当前,郑州经济正处于这一发展阶段,走创新之路是必然选择。据《200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在对全国50个最具竞争力城市的科技竞争力评价中,郑州综合科技竞争力位居第24名。其中科技综合实力、科技创新能力排在中上游,分列第14位和第22位,但科技转化能力仅居第40位,位居下游水平。可见,郑州经济从整体上来讲,科技含量还处在比较低的层面。现在应当把“第一生产力”摆在首位来抓,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向科技要增量、要效益;另一方面要在广泛的领域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强力推广产学研结合,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增强企业的原创力和发展后劲,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总之,要建设大郑州,提升郑州市在全省经济发展的首位度,在中原崛起中有更大的作为,“十一五”是关键的五年,这五年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实现跳跃式发展,加快郑州市的扩张力度,进一步提高郑州在全省的发展力、辐射力、带动力、创造力、影响力、凝聚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郑州,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