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郑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形势回顾及2007年发展展望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7-03-22 00:00  

  

  2006年,郑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积极推进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市经济在较高的增长平台上保持了既快又好的发展态势: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市场贸易更加繁荣,财政金融运行良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全年顺利实现“五个二”的目标。2007年,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和内在经济增长动力的支持,预计全市经济仍将会保持稳定增长。

  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00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3.0亿元,销售收入2291.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2.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1.9亿元,经济发展呈现出“四喜”、“三忧”的显著特点。

  “四喜”——生产提速、形势向好;效益回升、社会和谐;结构优化、活力增强;主动调控、成效初显

  一、生产提速,形势向好

  1、粮食产量喜获丰收,农业生产平稳协调

  2006年,我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农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164.9万吨,比上年增产7.8%,为历史较好年份。全年肉类总产量28.3万吨,增长9.2%;禽蛋产量20.5万吨,增长6.1%;牛奶产量25.8万吨,增长45.6%;蔬菜产量282.7万吨,增长6.7%;水产品产量10.0万吨,增长19.0%。

  2、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助推全市经济增长

  2006年全市工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通道,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23.0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十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平均发展速度超过19.0%,近4年来平均发展速度更是高达24.0%,从20059月份以来连续16个月月度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20.0%。市委、市政府加快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度统一,按照“三个一千亿”战略发展目标,以扶优扶强、产业园区建设工程为主,推进工业经济实现新的跨越。

  3、投资持续增长,规模效益显现

  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0.0亿元,增长39.7%。三次产业投资均实现持续增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5.0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11.1亿元,增长35.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95.8亿元,增长21.0%。

  4、贸易总额创新高,市场更加繁荣

  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76.8亿元,增长17.0%;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45.4亿元,增长14.9%。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零售额677.2亿元,增长16.0%;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30.2亿元,增长19.3%;其他行业零售额14.8亿元,增长7.4%。

  二、效益回升,社会和谐

  1、企业盈利水平回升

  2006年全市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亦大幅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不断回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9.2%,比上年提高52.8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291.6亿元,增长38.4%;实现利税356.7亿元,增长66.2%;实现利润213.4亿元,增长85.2%;流动资产周转率3.2/年,提高0.5/年;资产负债率62.2%,下降1.5个百分点;工业产销率97.8%,产销衔接状况良好。

  2、财政收入增长加快

  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02.4亿元,比上年增长34.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76.0亿元,增长29.3%。财政收入呈现四个特点:一是经济发展为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全年财政收入增幅有9个月达到35%以上;二是税收收入成为促进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三大主体税完成173.0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85.5%;三是财政收入级次间发展比较平衡, 15个县(市)区中,有7个增幅均在30%以上,收入超5亿元的有10个;四是推行银行代收制度,加强土地收入监缴,严格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等措施都促进了非税收入的增长。

  3、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2006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861元,比上年增长1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22元,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59元,增长16.4%。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4%,物价小幅上涨,民生不断改善,社会更加和谐。

  三、结构优化,活力增强

  2006年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853.542.7,与上年相比,二、三产业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在实现了由“一、二、三”到“二、三、一”的跨越后,二产尤其是工业已成为我市经济的主导产业,目前正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后期加速推进阶段。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势强劲,共完成增加值1104.4亿元,增长23.0%,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55.2%。

  1、工业方面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全年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50.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重工业完成572.8亿元,增长22.7%。轻工业增速高出重工业2.1个百分点。主要行业拉动作用显著。其中食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2.0亿元,比上年增长35.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137.6亿元,增长32.3%;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3.4亿元,增长30.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增加值112.2亿元,增长23.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0.1亿元,增长13.0%。

  2、投资方面

  2006年全市城镇固定资产三次产业投资均持续增长,第二产业投资力度加大,比上年增长35.4%。其中工业投资快速推进,全年完成326.3亿元,增长53.8%。民间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完成495.3亿元,增长61.5%。

  3、财政支出

  全市支出进度加快,优先保证重点支出,社会和谐得到保障。其中农业支出3.6亿元,比上年增长31.0%;林业支出1.7亿元,增长15.2%;教育经费支出24.3亿元,增长33.1%;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21.2亿元,增长107.7%;科技三项费用支出2.5亿元,增长17.9%;基本建设支出21.7亿元,增长30.8%;医疗卫生支出7.3亿元,增长30.8%。

  4、金融运行

  存款增长稳定,年末余额3560.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4%。由于2006年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利润增长趋势向好,企业存款增加较多,新增295.8亿元;由于股市较为景气,以及国债、基金、保险等各种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的分流,导致储蓄存款增长缓慢,增速呈现持续下降态势。贷款结构优化,对经济支持力度增强,年末余额27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短期贷款增多,有效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局面;粮食收购贷款加大数额;基建贷款稳步增长;个人消费贷款再创新高。

  四、主动调控、成效初显

  1、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趋稳

  初步测算,全年GDP增速为15.7%,比一季度的16.5%回落了0.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的15.9%回落了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的16.4%回落了0.7个百分点。全市经济在顺应国家宏观调控的同时仍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

  2、全社会投资增速回落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5.8%,比一季度的36.6%回落了10.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的40.8%回落了15.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的34.8%回落了9.0个百分点。投资结构逐步优化,投资增速快中趋稳。

  3、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减缓趋稳

  2006年以来,国家针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贷款投放速度过快的情况,出台了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发行专项票据等一系列紧缩性调控政策,我市各项贷款增速适度减缓,在高位趋稳,有力支持了全市经济发展。从增量上看,贷款主要集中在一季度,二、三、四季度呈现趋稳态势。从结构上看,工业、基本建设贷款增长较快。

  4、物价小幅上涨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4%,比上年回落1.0个百分点。从构成看,居住类价格上涨5.8%,继续居八大类商品之首,是推动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食品类价格全年上涨2.1%,其中鲜菜价格持续快速上涨,全年上涨11.3%。11月份在粮油价格上涨的推动下,居民消费价格开始上扬,12月当月同比上涨3.1%,环比上涨2.3%,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3%,环比上涨7.1%。

  “三忧”——工业结构、市场制约与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之间的矛盾;城镇化建设的巨大投资需求与宏观调控抑制政策之间的矛盾;加快对外贸易发展与调整优化出口结构之间的矛盾

  一、       工业结构、市场制约与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之间的矛盾

  2006年,在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和投资需求的强劲拉动下,我市能源资源型产业在工业经济中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这五大行业实现增加值384.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3.1%。这种以能源资源为主的工业结构增加了经济转型中节能降耗的难度,其行业利润的大幅增长又加速了能源资源投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形成大量产能不断释放,加剧了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难度。

  二、城镇化建设的巨大投资需求与宏观调控抑制政策之间的矛盾

  高投入、高积累、高增长是国内发达地区经济起飞阶段的重要特征,而我市近几年才刚刚进入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巨大的投资需求是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然而去年以来国家严格土地征用、严把信贷闸门和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等各种措施的实施,成为影响我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全社会投资增速因而逐步减缓,对我市跨越式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何使我市既顺应国家趋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又保持投资规模的较快增长,成为今后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

      三、加快对外贸易发展与调整优化出口结构之间的矛盾

  2006年全市直接进出口总额2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6%。其中进口6.8亿美元,增长25.8%;出口17.9亿美元,增长29.7%。出口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1%,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宏观调控,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市外贸出口产生不利影响:2006915,国家降低或取消225种高耗能、高污染、资源类、低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的退税率;自111,国家对电解铝等11项有色金属产品征收15%的出口关税,对铁合金、生铁等30项钢铁产品征收10%的出口关税,使得我市的纺织品、铝等占主导作用的出口产品负面影响明显。同时,人民币升值也进一步压缩了这些出口产品微薄的利润。因此,我市面临着优化出口结构和扩大出口规模的双重压力,必须通过不断努力,化挑战为机遇,化矛盾为优势,继续推进全市对外开放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2007年是我市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份,我市正处于经济增长的上升期,如何使经济发展做到又“好”又“快”,是摆在党政领导面前十分重要的课题。分析2007年的国内国际形势,环境展望如下:

  一、       有利因素

  从国际看,2007年世界经济形势继续趋于稳定,国际石油价格逐步回落,国际贸易也将继续保持增势,市场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增强。加之我国即将举办的奥运会、世界博览会等带来的商机,,对外商来华投资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从我市看,中央促进中部崛起的具体政策措施将陆续出台并细化,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关于降低农业税、粮食直补、增加农业投入等政策将继续使更多农民受惠,加速新农村建设步伐。政府进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改革,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将带动全市职工的收入增加,拉动社会需求。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以及规模以上工业、城镇投资等核心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力量进一步增强,为全市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二、不利因素

  从国际看,随着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逐步淡出,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会呈现放缓态势。美国经济的下滑,对世界经济影响较大。中东等地区的不稳定将使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日益加剧的国际贸易摩擦将对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从我市看,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可能小幅上涨,农产品价格可能稳中有降,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能源、原材料消耗高的问题将严重制约经济结构转型。国家放缓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控政策会使我市部分加工工业产能过剩的矛盾明显加剧。能源、原材料价格继续调高,将增加部分行业的生产成本,缩小企业盈利水平。

  综合各种因素分析,我市面临着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双重压力,只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以国家政策和郑州发展的结合点为支撑,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态势,主动调控,跨越发展,2007年会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