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柱。先进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和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在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占有特殊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年。在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两个跨越目标之后,郑州市委、市政府在九次党代会也确定了向文化强市跨越的战略目标。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统计定义范围
在目前国内外对文化产业统计的概念定义各不相同的情况下,为统一文化产业统计口径,国家统计局于2004年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及相关产业”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这一界定概括了文化产业的两个属性:一是具有文化内涵,能为消费者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二是具有产业功能,可以通过生产经营和市场运作而营利和发展。从外延上看,它涵盖了生产、营销、消费的各个环节,并把跨越于二、三产业的80个行业小类归纳于文化产业的体系中来。按上述界定,文化及相关产业界定可分为核心层: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外围层: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相关层: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文化产业核心层和外围层是主体,相关层是补充。
二、郑州市文化产业2006年发展情况
2006年郑州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大关,达到20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7798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1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1070.5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853.9亿元,增长13.2%。全市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为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
2006年,郑州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82.6亿元,增长12.2%(现价速度),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1%,高于全省近1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0.9%;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6.8万人,增长20.8%,占全市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1%,占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3.6%。
从文化产业组成的三个层次看:核心层2006年实现增加值29.2亿元,实际增长50.8%,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5.4%,共有从业人员4.3万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25. 9%;外围层实现增加值9.0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0.9%,共有从业人员3.3万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19.5%;相关层实现增加值44.4亿元,实际增长5.0%,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3.7%,共有从业人员9.2万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54.6%。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实现的增加值之比为35.4:10.9:53.7,从业人员之比为25.9:19.5:54.6。
在“文化服务”(核心层和外围层)的7个行业类别中,增加值所占比重第一位是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0.1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24.3%;其次是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1亿元,占8.6%;居第三位的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9亿元,占7.1%;其余依次是其他文化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新闻服务。从吸纳的从业人员来看,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有2.8万人,占全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6.5%,所占份额最高;其次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有1.7万人,占9.8%;居第三位的是其他文化服务行业,有1.6万人,占9.3%;其余依次是文化艺术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新闻服务。
在“相关文化服务”(外围层)的2个行业类别中,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行业实现增加值30.3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6.7%,从业人员2.9万人,占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17.2%;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行业实现增加值14.1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7.1%,从业人员6.3万人,占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37.4%。
2006年郑州市文化产业主要指标
层别 | 文化产业分类 | 增加值 | 从业人员 |
(万元) | (人) | ||
合 计 | 825570 | 168142 | |
核心层 | 核心层小计 | 292011 | 43528 |
一、新闻服务 | 565 | 44 | |
二、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 | 200667 | 27759 | |
三、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 71312 | 6020 | |
四、文化艺术服务 | 19467 | 9705 | |
外围层 | 外围层小计 | 89554 | 32820 |
五、网络文化服务 | 1415 | 810 | |
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 58894 | 16453 | |
七、其他文化服务 | 29245 | 15557 | |
相关层 | 相关层小计 | 444005 | 91794 |
八、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 | 302579 | 28983 | |
九、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 141426 | 62811 |
三、郑州市重点文化资源和提供服务情况
到2006年底,全市有图书出版单位11个,出版图书3677种,总印数21689.8万册;报纸出版单位55个,出版报纸55种,总印数149506.9万册,总印张5079489.3千印张,定价总金额84771.3万元;期刊出版单位160个,出版期刊160种,总印数8454.9万册,总印张360135.2千印张,定价总金额33478.9万元;音像电子出版单位9个,音像出版物379种,电子出版物13种;出版发行单位1626个。出版发行网点的乡镇覆盖率以达到100%,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谐郑州建设和文化强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6年末,全市拥有中短波转播发射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0座。广播电台公共节目17套,全年节目播出时间81760小时,年节目制作量达93351小时。电视公共节目22套,年播出时间124537小时,年制作量达19629小时,从业人员3174人,2006年经营收入67880.6万元。有线电视网络已连通各县(市)、区,电缆、光缆总长度1万多公里,有线电视用户达116万多户,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
郑州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到2006年末,全市发现的历史遗址有279处,墓葬类129处,石窟、石刻60个;陵园12个,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全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处。全市共有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14家,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114个,村级文化大院429个,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48个。全市共有公共博物馆11个、纪念馆4个,博物馆馆藏藏品2万多件,其中一级品6百多件。
全市公共图书馆8个,图书总藏量421.6万册(件),阅览室座席数达到2500多个。设置馆外流动借书点37个。2006年,书刊外借册数99.6万册次,总流通人次191.3万人次。有科技馆2个、美术馆1家,郑州科技馆于2000年4月开馆,建筑面积
2006全年来郑观光、旅游以及从事各种交流活动的境外人员2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1%,实现旅游外汇收入8800万美元,增长13.2%。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31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
29.2%。到2006年末郑州市有国际国内旅行社238家,获得经营许可证的景区52家,其中A级景区15家,
全市有专业展馆3个,展馆面积达到28.
三、文化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消费水平偏低牵制文化产业的发展
2006年郑州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761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5%,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支出973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4%,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支出占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比重从2005年的14.3%降到12.8%。2006年郑州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328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9%,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消费支出321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8%,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支出占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比重从2005年的11.13%降到9.8%。而湖南省省会长沙就拥有大小歌厅、酒吧、演艺吧等演艺娱乐场所4000多家,每天吸引40万人,每年经济收入达20多亿元,在这方面郑州市存在较大差距。文化消费萎缩说明我市的文化消费的产品对大众的吸引力下降,而文化的主流消费意识未能很好的引导消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产业仍是主导,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不足
在文化产业内部,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以传统的文化产业为主构成了核心层;而网络文化、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广告及会展等属于现代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以现代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为主构成的外围层。我市2006年以传统的文化产业为主构成的核心层增加值占35.4%,现代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为主构成的外围层却仅占10.9%。这种结构显示了我市文化产业仍是以传统文化产业为主的,具有活力和发展前景广阔的现代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贡献的增加值份额偏小。
(三)文化产业单位规模较小,缺少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
我市的文化产业单位大多数规模较小,2006年底郑州市拥有文化产业单位30949家,其中法人企业3599家,个体单位27350家。全市法人单位的平均人数仅为26人,法人企业中全部从业人员小于50人的法人单位3135家,占全部法人企业的87%;全部从业人员大于50人小于100人的法人企业220,占全部法人企业的6.2%,全部从业人员大于100人的法人单位244家,占全部法人企业的6.8%,超过1000人的企业只有16家。全市2006年底的每个文化产业单位所创造的年增加值是26.68万元,虽然高于全省18.08万元平均水平,但还远远低于全国的46.16万元(2004年)的平均水平。企业的文化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也是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一个品牌的崛起将带动和他相关的产业共同发展。如美国的“迪斯尼乐园”的兴旺就带动了整个奥兰多市的繁荣,《大长今》在中国形成的“韩流”,湖南的“超女”的影响力不仅辐射全国,甚至吸引了世界的眼球。而我市的文化品牌“快乐星球”、“小樱桃”、“风中少林”也只是处在刚起步阶段。
四、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升文化消费水平
我市居民文化消费的不足,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所以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娱乐行业政策的规划,其中包括采取鼓励、优先发展的娱乐行业政策,适当引入多种经济成份进入娱乐行业领域,鼓励发展大型娱乐项目,使娱乐行业向规模化、连锁化发展。让经营者不能盲目追求高档次、高消费,致使工薪阶层和普通百姓望而却步,不敢问津。必须大力发展大众消费娱乐场所,只有赢得大众,才能赢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只有赢得市场,才能赢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能消费、敢消费,使我市的文化消费市场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新兴行业
网络文化、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动漫产业、广告及会展等文化产业中的新兴行业,是文化产业中新兴行业以及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1)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嵩山文化、黄河文化、黄帝文化、商都文化、武术文化等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较高的知名度,要进一步提升嵩山少林、黄帝故里、黄河风景等文化旅游的经营水平,全力打造商都、武术、寻根、炎黄始祖祭拜等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品牌。(2)大力发展网络动漫文化,集中开发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网络动漫文化产品,全力打造快乐星球、小樱桃等一批卡通动漫品牌形成品牌产业链加快发展快乐星球影视城和小樱桃卡通城的建设,形成以动漫文化品牌为主,其他相关产品为附的动漫文化产业链,占领网络动漫文化产业高地,创造和培育未来郑州城市文化的新形态。(3)抓住郑州交通便利这一优势,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中原国际博览中心、郑州贸易中心栈商品交易馆这三个专业展馆,省人民会堂广场、大厨房农副产品物流港、丰乐农庄农业示范园、中国元通纺织城等众多展览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会展文化,进一步提升郑州的影响力。
(三)整合文化资源,培育文化大企业,大品牌
我市的文化产业单位规模较小,产品竞争力较弱。所以一方面企业要开发有市场、有潜力的文化品牌如:门户网站“商都信息港”,大型功夫歌剧“风中少林”,具有河南特色的“梨园春”,面对儿童的“快乐星球”、“小樱桃”等品牌;另一方面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基础、以银行信贷和民间资金为主体、以股市融资和境外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在一方面政府及时出台政策向文化单位倾斜,如税收政策,准入政策,贷款政策等。使我市文化单位充分发挥潜能,深度挖掘郑州市的文化资源,实现强强联合,组建和培育一批大型的文化产业集团,形成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
(四)加大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实施文化人才引进工程
文化产业其实也是“创意产业”、“内容产业”,人才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动力。所以我们要培养和引进一批我们自己文化人才。我们要发挥郑州是河南的省会,省内大多重点高校都在郑这一优势,积极培养文化人才,通过
地址:郑州市互助路74号
主办单位:郑州市统计局
联系电话:0371-67176787
网站标识码:4101000051
豫公网安备4101020200262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