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2011年郑州市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监测报告
来源:农调队  时间:2012-07-06 00:00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涉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自然资源六大方面。为综合评价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实现程度,国家统计局与中央政策研究室联合制定了一套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监测指标体系。郑州市农调队根据这套体系的标准,对2011年郑州市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进行了跟踪监测,在分析监测结果的基础上,找出郑州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和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郑州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2011年,郑州市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推动下,积极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水平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11年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监测结果显示,郑州市农村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到了88.2%,比2010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 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95.5%

经济发展类指标,包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等三项。一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2011年,郑州市市委、市政府围绕“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并积极落实,使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农民收入快速增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0300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00%;二是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缓慢下降。2011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下降到24.0%,实现程度为100%;三是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仍有待提高。2011年,城镇人口占乡村人口比重为29.0%,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68.4%。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发展实现程度为89.0%

社会发展类指标包括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农村居民基尼系数等四项。2011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为98.5%,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00%;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为28.0%,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45.0%;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6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100%,科技第一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随着农业科技人员拥有量的逐渐增加而得到加强;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为0.31,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00%。按照全面小康的标准值和国际标准,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是合理的, 2011年,全市农村居民收入分配没有出现分配差距过大的情况,总体上比较平均。

(三)农村人口素质实现程度为85.3%

反映农村人口素质的两项指标为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改造乡村学校环境,使农村教育事业得到了稳步发展。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2011年,全市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5年,超过初中二年级水平,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68.8%;同时,随着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加强和医疗保健知识的广泛宣传,农民自身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使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增加,2011年为75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00%

(四)农民生活质量实现程度为95.2%

生活质量类指标包括恩格尔系数、居住质量指数、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和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4项指标。经测算,生活质量综合实现程度为95.2%,比2010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27.0,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00%;居住质量指数为77.8%,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00%,比上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为5.4%,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64.4%,比上年提高了24.4个百分点;农民信息化程度为75.1%,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00%,彩电、电脑、手机等信息工具开始大量进入农民家庭,农户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进一步拓宽、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农村民主法制实现程度为100%

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和农民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是反映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成果的两项重要指标。随着各乡镇、村委会大力推行基层民主建设,积极开展村民自治并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为广大农民营造了一个政治上民主、生活上安定的良好社会环境。2011年,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为97.0%,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00%;农民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为91.5%,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00%

(六)农村资源环境实现程度为50.0%

在资源环境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的实现程度为50.0%,是全面小康体系六大方面中实现程度最低的一个方面。从细化的三项指标来看,2011年,郑州市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度为-1.2%,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0%;森林覆盖率为21.4%,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75.4%;万元农业GDP用水量1006立方米,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00%

监测结果表明,2011年,郑州市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88.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以来最接近实现全面小康的一年,但也是进展最慢的一年。这标志着郑州市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马上就走完了九成的进程,进入了后期攻坚阶段。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18项指标来看,郑州市有12个指标已经100%实现全面小康,而剩下的指标中,小城镇人口比重、农村养老覆盖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和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度4个指标的实现程度较低。(附:2011年郑州市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程度表)

2011年郑州市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程度

指标

单位

总体小康标准

全面小康标准

权数

实际值

实际值

实现程度(%)

小康分值

一、经济发展

29

95.5

27.7

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2200

6000

20

10300

100

20

2、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

%

50

35

5

24.0

100

5

3、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

%

16

35

4

29.0

68.4

2.7

二、社会发展

20

89.0

17.8

4、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

10

90

8

98.5

100

8

5、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

%

1.8

60

4

28.0

45.0

1.8

6、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

1

4

4

6

100

4

7、农村居民基尼系数

0.35

0.3-0.4

4

0.31

100

4

三、人口素质

15

85.3

11.3

8、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7.4

9

12

8.5

68.8

8.3

9、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69.5

75

3

75

100

3

四、生活质量

23

95.2

21.9

1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49

40

4

27.0

100

4

11、农民居住质量指数

%

18

75

11

77.8

100

11

12、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

%

2.5

7

3

5.4

64.4

1.9

13、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

%

28

60

5

75.1

100

5

五、民主法制

6

100

6

14、农民对村务政务公开满意度

%

55

85

3

97.0

100

3

15、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

%

60

85

3

91.5

100

3

六、资源环境

7

50.0

3.5

16、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度

%

-0.3

0

3

-1.2

0

0

17、森林覆盖率

%

16.5

23

2

21.4

75.4

1.51

18、万元农业GDP用水量

立方米

2600

1500

2

990

100

2

合计

100

88.2

88.2

二、郑州市当前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城镇化进程有待加快。

2011年,全市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只有29.0%,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68.4%,离全面小康值35%还有一段距离。虽然近年来郑州为加快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和劳动力转移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郑州市主导产业不突出,而在农村内部,由于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仍存在难度。小城镇发展的步伐较慢,影响了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二)农村养老保险发展难度大。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当前,郑州农村养老主要还是以家庭和个人储蓄为主,社会养老保险发展难度大。2011年,郑州市农村养老覆盖率为28.0%,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仅为45.0%。农村老年人口日益增多,而农村老年人患病率、伤残率较高,自理能力较低,在农村家庭规模不断缩小、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的背景下,很多农村老人生存状态不容乐观。家庭养老主要靠道德伦理维系,却又受制于子女的健康、收入等因素,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个人储蓄养老相比家庭养老有很多优点,但是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农民的收入远远低于城镇居民水平,农民的个人储蓄相对来说就很少,无法满足经济快速增长下高速提升的生活费和医疗费用。因此依靠社会养老就显得很有必要,然而农村老年人多数没有“单位”,政府由于财力不足而没有设立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制度和老年福利制度,老年服务体系也没有形成,对农村当代老年人来说,社会养老机制的建立是一个较难克服的缺陷。

(三)农民精神文化消费有待提高。

从反映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这个指标的实现程度来看,郑州市农民用于文化娱乐的消费占全部生活消费的比重为5.4%,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64.4%。农民传统的消费观念使得当前农村大多数人在消费时只停留在吃好、穿好、住好的阶段,对于文化、娱乐等精神文明方面的消费,农民没有得到合理的引导,缺乏消费的积极性。

(四)农村资源环境保护需加强。

加强保护农业生产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度是资源环境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其所占权数高于森林覆盖率和万元农业GDP用水量。2011年郑州市耕地面积净减少1.2%,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度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0。今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被占用的情况仍有可能存在。因此,在如何保护耕地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点,是郑州市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的一大难点。

三、加快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小城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集约效益,也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 加快小城镇建设,要对农民到小城镇落户创业进行扶持,逐步改变城乡分割、各自发展的模式,走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的发展路子,逐步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要充分利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调控机制,按照比较优势和比较成本配置资源,促进城乡协调,实现共同繁荣和进步。

(二)重视农村全面发展,积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社会福利等相关社会事业。一是加快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要继续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农民的劳动技能和职业技术培训,进一步拓展农民的就业和致富渠道;二是将农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以农村低保为突破口,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社会福利事业,为农村中的困难户、特困户和无劳动能力的人口提供救济性的社会保险,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政策,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之间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三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要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使广大农民享受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切实降低药品价格,使农民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

(三)努力提高农民精神生活质量。

一是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继续做好农村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同时努力挖掘农村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积极引导和带动农村文化活动的发展,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四)着力强化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工作。

严格执行耕地使用审批制度,力保常用耕地面积动态平衡。耕地是社会实现粮食自给的必要保障,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会逐年减少,因此,郑州市各级政府必须坚决贯彻中央关于严格控制占用农田的各项政策,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争实现常用耕地变动幅度接近农村全面小康标准。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