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2012年郑州市夏粮生产实现双增
来源:农调队  时间:2012-07-30 00:00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认真强化各项技术措施,加大技术服务力度,狠抓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粮食生产形势良好,实现丰产。

一、夏粮生产实现双增

2012,郑州市夏粮播种面积为264.5万亩,比上年增加0.5万亩,增长0.2%;总产量为80.7万吨,比上年增加0.8万吨,增长1.0%;单产达305.1公斤/亩,比上年增加2.4公斤,增长了0.8%,单产创历史新高。

(一)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今年夏粮生产,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 建立和完善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制度和机制;搞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市场管理,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等各种坑农害农行为。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二)气候条件适合粮食作物生长

1、播种期。冬小麦播种期间降水偏多,底墒较好,有利于一播全苗,苗情好。

2、出苗到分蘖期。苗期温度适宜,水浇地麦苗长势良好。11月份有效降水充足,补充土壤水分,土壤墒情良好,是近5年来最好的一年,有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

3、越冬期。越冬期间气温较低,冬小麦停止生长,有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

4、返青、孕穗期。今年2月份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显著,对冬小麦返青生长十分有利。返青期后墒情好,气温回升快,苗情形式较好。3月下旬以后,温度回升快,光照充足,小麦孕穗、灌浆期降水及时,对小麦产量形成有利。4月下旬降水量大,对冬小麦开花,灌浆十分有利。

“天帮忙、人努力”的共同作用下,有效的降雨和灌溉对确保小麦生理用水、促进小麦正常抽穗扬花、提高灌浆强度、增加粒重十分有利,保证了小麦的稳产、增产。

(三)田间管理、技术服务到位

1在夏粮生产的播种、管理、“一喷三防”等关键时期,市政府及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各县(市)、区冬小麦种植区实施“一喷三防”补助,每亩补助标准5元,实现麦区全覆盖。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行动计划”,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展开技术支持,为今年夏粮丰收打下了基础。

2、根据近年来的品种试验示范,经过专家论证,因地制宜,大力推广适合我市生产的优良品种。今年播种小麦优良品种面积达到了251.8万亩,占麦播面积的94.4%。其中,豫麦49-198、矮抗58、周麦16、周麦18 等六个优质小麦品种的面积达到232万亩,占麦播面积的81.5%,主导品种比较突出。

3高产创建是近年来农业部组织开展的一项提高粮食单产,发挥科技示范带头作用的重要举措。今年郑州市共建立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8个,千亩示范方25个,高产攻关试验田13个。通过实行统一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播种、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管理技术服务五统一服务,促进了先进小麦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4、“十一五”期间,郑州市加大对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共投入各类开发资金3.27亿元,改造中低产田43.5万亩。通过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加强田间水利设施、田间道路、田间防护林建设,使农田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有力地推动了粮食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粮食生产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农田基础设施老化,公共基础设施仍显薄弱,制约粮食生产。其中,农田水利暴露问题尤为明显,面对高级别的旱、涝警报,农田水利设施的年久失修,设备报废等问题,影响了粮食的生产。
   (二)粮食生产比较效益相对较低,与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相比较,粮食生产效益偏低。
   (三)狭小、分散的经营规模已成为粮食生产发展的瓶颈。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分散而狭小的经营规模已难以适应甚至制约和阻碍了粮食生产的发展。分散的农户经营不仅种植效益低下,抵御风险能力弱,而且不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与普及。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第一要义。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投入。通过水、渠、路配套,中低产田地改造等综合治理措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打牢粮食增产基础。
  (二)落实扶持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要坚持稳定和促进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保护农民种粮利益和确保粮食安全的原则;坚持积极稳妥、补贴到位、政策透明、简便易行的原则,确保补贴改革的顺利实施,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三)积极探索创新,尽快建立切实可行的土地流转制度,把实现粮食规模经营作为促进粮食生产增长的突破口。通过土地的合理、有序、快速的集中,促进粮食生产的规模经营,提高种粮效益,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推动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