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2012年二七区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
来源:综合处  时间:2013-03-30 00:00  

2012年,区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呈平稳上升趋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全年累计完成销售额5566319万元,同比增长21.4%;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2654449万元,同比增长14.5%。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额市内六区排名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市内六区排名第三。

    一、区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一)从消费总量来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个行业持续增长。今年以来,全区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商家适时推出促消活动对全区商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12年区批发业完成销售额2534776万元,同比增长24.8%,其中零售额356286万元,同比增长17.8%;零售业完成销售额2634671万元,同比增长18.9%,其中零售额1980862万元,同比增长14.1%;住宿业完成销售额(营业额)88235万元,同比增长13.3%,其中零售额36666万元,同比增长14%;餐饮业完成销售额(营业额)308637万元,同比增长17.5%,其中零售额280635万元,同比增长13.7%。批发和零售业仍是消费品市场的主体,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占四个行业销售额的比重高达92.87%,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占四个行业零售总额的比重达88.04%。

(二)新型消费热点不断升温。今年以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改善性、享受型、保健型消费热点不断升温。25个大类中石油及制品类、其他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五金电料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和金银珠宝类销售额均有快速增长,分别达到了109.2%、82.8%、46.4%、38.7%、30.2%、30.1%和25.5%。

(三)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零售额增速持续走高。全区限上企业零售额累计完成1313675万元,同比增长18.9%,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49.5%,比重比前三季度上升了0.8个百分点。限上企业的高增速拉动了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增长。全区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零售额增速情况详见下表:

 

2月份

3月份

4月份

5月份

6月份

7月份

8月份

9月份

10月份

11月份

12月份

限上企业累计增速(%)

19.4 

20.1 

23.9 

17.2 

18.0 

21.1 

19.5 

18.2 

17.3 

17.5 

18.9 

二、区消费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计调查单位结构不合理。目前,区流通市场仍以传统商业为主,消费市场结构单一,缺乏高档次的商场酒店等现代服务业,结构矛盾非常突出。目前区限额以上企业有123家,限额以下企业有1167家,个体商户26014家,限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零售额比重较高(50.5%左右),影响区零售额市场快速发展,限上企业一般拥有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系统的资源配置,经营情况好于规模相对较小的限下企业,是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重要部分,区限上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占全区零售总额的比重偏低,仅为49.5%(金水和管城为80%左右),这也是影响区零售额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商品结构滞后于消费需求。在25类商品中,零售额累计完成十亿元以上的有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汽车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和通讯器材类,分别占限上企业零售额的19.2%、18.8%、18.6%、11.3%和10.7%,总量占限上企业零售额的78.6%。其中,老旧业态的“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和“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占到限上企业零售额的29.9%,增速分别为14.5%、8.4%、14.6%、18.5%和38.7%,只有“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和通讯器材类增速超过了目标任务的17%。

(三)国家政策和行业市场环境的影响。就目前国内形势来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财政增收困难,作为再生产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消费的发展情况必然受到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有所回落,特别是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零售额的增速明显回落,收入相对较低和消费预期减弱影响了居民的购买力,前期扩内需政策退出影响消费增长。区零售额市场比重较大的家电和汽车销售企业经营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国家部分家用电器惠民政策的取消,导致家电消费回落;二是整个家电行业销售形势因国家连续两年以刺激消费保增长政策的发挥,市场在一段时间内趋于饱和,家电消费出现疲软。三是日系乘用车销量受购岛闹剧影响下降仍然显著。

(四)城中村改造和轨道交通建设等商业环境的变化对区消费市场的影响。目前百货类零售业面临物价指数上涨、批发市场开展零售业务、新型业态抢占原有市场份额等因素的影响,零售额增速普遍较低。市区交通不畅,部分路段堵塞严重,使得本不充裕的商业地带停车车位更显不足,超负荷的路况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区商贸业效益最大化,二七商圈几家大型商场也因周边商圈的形成和交通不便利等原因分流大部分顾客,销售情况越来越严峻。

三、促进区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培植本地企业做大做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拥有相对规范的售前售后服务、舒适的购物环境和“一站式”购物的便利性,以及资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渠道网络等优势,规模聚集效应明显,在消费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加大,始终发挥着市场导向作用,引领区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要营造好的商业发展环境,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大力促进节假日消费升级,尽力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增强经营优势、降低成本、支持大型企业发展,提升消费品市场整体竞争力。

(二)进一步优化商品结构。区商品结构老化,占零售额比重较大的商品均为服装鞋帽食品烟酒等日用品类的低附加值商品,汽车类虽然在区商品零售额的排位在第二位,但所占比重并不高,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8.8%左右,与全市50%的比重相差甚远,因此,结构性矛盾已严重的影响了区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的发展。研究表明,消费结构升级主要是按照“衣食-住行-康乐”路径进行。要引导居民消费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满足基本衣食需要后应当向住行和康乐方向升级,激发和释放居民的购买欲望,提高消费的能力,加快实现区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

(三)、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立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启动和扩大消费需求。通过扩大就业、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增加财政转移支付比例等手段,不断提高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和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释放居民潜在消费能力,促进居民购买力的提高。引导消费预期,增加即期消费通过健全公共服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发展商业保险等措施,努力解除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