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认识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 中牟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来源:县(市)区  时间:2015-03-03 00:00  

2014年,面对国外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全县经济步入区划调整阵痛期、结构调整转型期、经济发展提升期“三期”叠加,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适应新常态、面对新问题,县委、县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发展大势,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运行新常态

(一)经济增速虽放缓,但增长区间更趋于稳定和健康

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43亿元,增长速度由去年的9%下降到7%,增速放缓。但从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8.2%,三季度增长7.1%,四季度增长7.0%。全年均在7%以上,经济增长水平进一步稳健。

(二)下行压力虽加大,但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年初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投资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全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实体经济投资,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化。2014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73.4亿元,同比增长18.7%,位居郑州六县(市)第二位,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12.5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77.7%,同比增长23.9%,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2个百分点,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5%。

 (三)结构调整虽艰难,但已初见成效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9:55.0:34.1调整为9.4:55.6:35.0。一产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从工业看,高新技术企业44家,实现增加值51.5亿元,增长13.8%,占工业比重为54%,拉动工业增长6.9个百分点;从投资看,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6.2%,占投资的比重为67.6%,对全县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拉动投资增长11.2个百分点。

(四)“四上”企业为经济增长再添活力

针对全县“四上企业”数量少、均值低、竞争力弱,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县统计局采取有效措施,提出建议,县政府下达目标任务,在乡镇、街道、园区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取得了良好成效:2014年全县新增“四上”企业121家,其中:工业27家、建筑业和房地产25家、贸易24家、服务业45家。新增数量是2011—2013年三年新增“四上”企业数量的1.8倍。单位总数由2013年底的225家增加到346家,新增企业的入库,为全县经济增长增添活力。

(五)工业园区效应主导作用明显

2014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95.6亿元,增长速度为7.0%,比去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在六县(市)中排名末位,但园区承载能力和集聚效应凸显,其中:各类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10亿元,建成区面积新增11.8平方公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3.7亿元,占全县的92%;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49亿元,占全县的66.4%;实现税收19.2亿元,占全县的60.1%。汽车产业集聚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6亿,同比增长16.8%,高于全县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为创建省级2星级集聚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以上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区划调整带来的阵痛,为经济结构“质量更好,结构更优”,更有利于全县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条件。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中牟经济结构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打造中牟经济升级版,就要爬坡过坎,从低端到高端,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
  二、新常态面临的新挑战

(一)三次产业结构仍待优化

一是一产比重仍然偏高。近年来,全县一产比重虽然持续降低,但在郑州六县(市)中仍是最高(中牟9.4%,郑州市2.2%,巩义1.9%,荥阳4.9%,新密3.1%,新郑3.5%,登封2.9%)。一产比重偏高,严重制约着全县经济的快速增长水平

二是三产漏统严重,比重仍待提高。当前全县三产比重较“十二五”初期提高了8.8个百分点,但这并不是三产快速发展的结果,而是区划调整使全县工业被大量划走的“机械”原因。现行统计制度三产的主要统计对象是在当地注册的法人单位,目前尚有相当一部分单位(个体户)不符合统计制度的要求无法纳入统计,造成三产漏统严重,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全县第三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的真实状况

(二)工业经济企稳回暖仍显乏力

一是形势严峻。今年以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在7.0%-9.9%之间运行,上半年虽上行到9.9%,年底却下降到了7.0%,企业形势不容乐观。从行业增加值看,25类中13类处于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是后劲不足。从全年投产项目上看,今年工业总投资为72.4亿,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总额的比重仅为26.5%,同比增长12.4%,比全县平均水平低6.3个百分点。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上看,与兄弟县市差距较大,在全县新增“四上”企业中,新增工业仅占22%,新生力量少,导致工业经济增量不够,后劲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很大。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前景不明朗

一是投资项目减少。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特别是亿元以上项目数量急剧减少,投资规模持续下降。全年全县累计新开工项目101个,比去年同期减少73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0个,比去年同期减少36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规模221.1亿,比去年同期减少216.8亿元。

二是投资制度改革。按照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制定的《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2015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工作,改革的两大目标是:一是将固定资产投资调查对象由投资项目转变为法人单位;二是将固定资产投资额计算方法由形象进度法转变为财务支出法。并且河南省在试点期间,初步汇总出的进度数据不足现行制度数据的40%。这样的改革方式必然会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产生重大影响,应引起政府统计部门及各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

三、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一)强化“四上”企业入库工作,为经济发展再添活力。建议县政府统筹协调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引导企业调整经营方式或业态,全力推进“个改企”和“小升规”工作,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尽早纳入“四上”企业统计范畴。加大申报工作宣传力度,争取企业对申报工作的支持配合,各职能部门应积极主动为企业申报工作提供业务指导和服务,确保符合“四上”标准的企业应报尽,数据应统全统

(二)加快服务业发展已成新常态。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大财力投入,增加人员力量,完善招商机制,丰富载体信息库,搞好项目包装推介,通过招大商、引大资实现大投入、大发展。在项目引进过程中,观念上要“新”,抓紧承接一线城市转移的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项目,努力在外资银行、总部经济、世界500强企业引进上实现新突破;环境上要“优”,强化政策支持,尽快出台针对金融商务和企业总部的优惠政策,形成政策“洼地效应”;选资上要“特”,突出区域特色,合理引导,建立项目筛选机制。

(三)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一是推动主导产业链条向高端攀升。以现有汽车产业为主体,排出为其配套的上下游项目,进行针对性招商选资,在土地规划和信贷支持上予以倾斜二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在继续做大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传统产业规模的同时,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三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立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扶持专项基金,加大新兴产业项目土地指标、融资、用工等要素保障,优先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四)新常态下的投入产出。根据国、省、市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政策和投资改革试点方案,科学谋划全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坚持把抓重大项目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和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相结合,同时注重提高项目投资的单位产出、综合效益和盈利水平,形成有质量有效益的投入产出比

(五)强考核,提动力,促发展。一是结合全县乡镇、街道主体功能定位、主导产业实际、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性等实际情况,对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差异化考核,二是按照上下对口的原则和各单位的工作职能,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分解落实到各有关责任单位,实现责任目标考核通过综合运用多种考核评价方式,给予每一个部门乡镇、街道最准确的定位和排队,最恰当的奖励与惩诫,让不干的有压力,干好的有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部门和乡镇街道率先发展、更好发展、更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