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郑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来源:郑州市统计局  时间:2012-01-11 00:00  

郑州市统计局关于

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537日)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实施“五个一百”工程为重要举措,团结奋斗,锐意进取,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市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达到1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市经济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738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576亿元,增长14%。产业结构调整有新的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551.943.6变化为4.453.741.9。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达到2350美元。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完成增加值687亿元,增长25%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达50%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年末全城镇化水平达到58.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涨幅较大。全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6.9%,居住上涨4.1%,烟酒及用品上涨1.7%,衣着和交通通讯分别上涨0.4%0.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则分别比上年有所下降。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98.9万人,比上年增长2.6%,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51.2万人,增长0.9%;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53.7万人,增长11.9%。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31.7万人,下降2.1%;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23.3万人,下降2.7%;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43.9万人,增长12.7%;三次产业从业结构比例为33.030.936.1。全市城镇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12.3万人,比上年增长44.8%;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3.2万人。年末下岗失业人员5.8万人,增长25.9%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5万人,比上年下降24.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建设用地、信贷资金供应偏紧,运力依然紧张,资源约束明显存在;利用外资、外贸出口规模偏小;城乡新增劳动力较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的基础仍然薄弱。

二、农业

农业平稳增长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61亿元,比上年增长5.7%。粮食获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148.3万吨,增长3.2%。其中夏粮总产量71.5万吨,下降4.4%;秋粮总产量76.8万吨,增长11.5%。全年棉花总产量0.7万吨,增长4.8%;油料总产量16.9万吨,增长0.1%;水果产量21.7万吨,增长11.2%;蔬菜总产量252.4万吨,增长6.8%

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13.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8%;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52.1千公顷,比上年下降3.2%,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64千公顷,增长1.5%;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上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62.1千公顷,增长1.5%;其中棉花种植面积7.2千公顷,增长17%;油料种植面积58.5千公顷,增长0.4%;蔬菜种植面积77.6千公顷,增长2.2%。粮经比由上年的69.530.5调整为68.531.5

畜牧业、渔业发展加快。全年肉类总产量24.9万吨,比上年增长11.4%,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24.2万吨,增长11.0%;禽蛋产量17.8万吨,增长9.2%。奶业发展迅猛,奶类总产量15.4万吨,增长26.3%,其中牛奶产量12.1万吨,增长37.4%。水产品产量6.7万吨,增长9.4%

林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1千公顷,其中退耕还林5.3千公顷;防沙治沙等护林工程完成5千公顷,经济林造林完成2.1千公顷;共完成通道绿化620公里;四旁植树1046万株。

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3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1千公顷。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为411.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6%;农用拖拉机11万台,增长1.1%;农用运输车10.9万辆,增长2.3%;化肥施用量(折纯)21.5万吨,增长3.2%。全年农村用电量32.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59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增加值402.7亿元,增长23.7%。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22.9亿元,增长13.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72.5亿元,增长12.6%;集体企业增加值61.1亿元,增长25.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78亿元,增长24.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39.2亿元,增长18.4%;私营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41.7亿元,增长28.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90亿元,增长14%;重工业增加值312.7亿元,增长24.5%。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工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从行业看,建材工业完成增加值70.5亿元,比上年增长40.7%;煤炭工业完成增加值51.0亿元,增长17.4%;铝工业完成增加值49.4亿元,增长21.4%;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47亿元,增长17.3%;电力工业完成增加值31.3亿元,增长16.3%;汽车工业完成增加值22.9亿元,增长8.3%。以上六大行业共完成增加值27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7.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从产品看,主要能源、原材料快速增长。全年原煤产量4095.6万吨,比上年增长13.8%;发电量159.8亿千瓦时,增长25.1%;钢材103.8万吨,增长31.0%;铝42.2万吨,增长12.9%;水泥1277万吨,增长16.3%

       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增势迅猛。全年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增加值164.2亿元,比上年增长27.4%;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2.8亿元,增长50.2%

工业经济效益质量显著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60%,比上年提高16.5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89.6亿元,比上年增长35%;实现利税142.5亿元,增长31.5%;实现利润74.5亿元,增长38.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0.8亿元,增长69.5%。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77100/人,增长27%;流动资产周转速度2.19/年,比上年加快0.32/年;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6.9亿元,比上年减少5.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2.5亿元,减少47.7%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具有建筑业资质的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共完成建安工作量198.9亿元,增长43.7%;施工单位工程个数7423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5491个,增长19.2%,投标承包工程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7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0.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5.4亿元,增长33.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1.9亿元,增长19.6%。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完成投资2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5%;民间投资完成188.5亿元,增长79.7%。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1.8亿元,增长55%。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2.8亿元,比上年下降28.5%;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11.2亿元,比上年增长32.9%;第三产业投资完成426.3亿元,增长31.8%。工业投资明显快于其他产业。城镇投资中,工业投资完成136亿元,增长32.5%。其中煤炭投资增长552%,化工投资增长186%,纺织投资增长52.1%

全年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780个,比上年增长29.3%。项目建成投产率49.7%。新增固定资产346.8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53.3%

重点工程建设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全市166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191.1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郑州出口加工区标准厂房、华润集团2×30万千瓦机组、107国道辅道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郑煤白坪矿井、豫密药业中药项目、登电2×21万千瓦机组、正大世纪城市广场等项目按计划推进;中原铝业铝板带箔一期、宇通汽车零部件工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

五、国内贸易

全年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87.5亿元,增长17.0%;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71.2亿元,增长15.1%。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零售额459.9亿元,增长13.6%;餐饮业零售额80.2亿元,增长38.5%;其它零售行业零售额18.6亿元,增长8.6%。大型零售商业企业积极调整经营结构,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市场营销能力。十大零售商场在“春节”黄金周实现零售额2.1亿元,同比增长28.1%;在“五一”黄金周实现零售额1.1亿元,同比增长1.6倍。

商贸城建设进一步加快。年末全市共有批零贸易餐饮业网点16万个,其中批零贸易餐饮企业10340个,比上年增长15.2%。商品交易市场359个,其中综合市场198个,专业市场149,其它市场12个。批零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总额848.5亿元,增长29.6%;商品交易市场销售总额465.8亿元,增长40.3%。新型业态发展迅速。中环百货、天津家世界等国内外知名零售企业入住郑州;物流业快速发展,香江、澳柯玛等物流园区建设顺利;成功举办世界首届传统武术节和第十届全国商品交易会,会展经济市场化运作步伐加快。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全市直接进出口总额1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进口6.4亿美元,增长18.3%;出口10.8亿美元,增长23.8%。市属及以下企业直接进出口总额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3.8%。其中进口3.2亿美元,增长75.6%;出口4.6亿美元,增长90%。在市属企业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3.6亿美元,增长78.2%;加工贸易出口1亿美元,增长147.5%。从出口市场看,出口美国5571万美元,增长62.7%,出口香港4370万美元,增长138.9%,出口韩国4781万美元,增长149.1%,出口俄罗斯1549万美元,增长102.5%,出口欧洲4857万美元,增长53.2 %,出口非洲2685万美元,增长117.6%

    利用外资迅猛发展。全年新批外资企业116个,比上年增加18个,增长18.4%;合同外资额6.5亿美元,增长34.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8亿美元,增长80.1%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继续扩大。全年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完成营业额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1%。对外劳务输出7925人次。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交通、邮电通讯业完成增加值1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5.1%。交通运输业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周转量270.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4%,其中铁路177.9亿吨公里,增长6.3%;公路92.6亿吨公里,增长9.6%;航空0.2亿吨公里,增长38.2%。完成客运周转量165.9亿人公里,增长18.6%,其中铁路74.3亿人公里,增长25.7%;公路78.9亿人公里,增长9.7%;航空12.6亿人公里,增长43.6%

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1.8亿元(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4.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7亿元,增长5.0%;电信业务总量77.1亿元,增长47.7%。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287.8万户,新增用户61.4万户,增长27.1%;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206.7万户,全年新增2.1万户,增长1.0%,。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69万门,增长37.7%。电话普及率达到70/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45.2万户,增长14.7%

旅游业总收入有所增长。来我市观光、旅游以及从事各项交流活动的境外人员1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1.3%。其中港澳台同胞7万人次,外国游客10.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570万美元,增长92.1%。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达137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国内旅游收入134亿元,增长30.7%。全年旅游总收入达138.5亿元,增长3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4.8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4.8亿元,增长31.2%。地方财政支出118.6亿元,增长31.4%,其中教育经费支出13.4亿元,增长19.1%;行政管理费支出14亿元,增长32.0%;基本建设支出11.9亿元,增长31.4%

金融对经济的支撑增强。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2724.8亿元,比年初增加290.6亿元,增长11.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31.3亿元,比年初增加229.9亿元,增长11.5%。其中工业贷款455.5亿元,比年初增加36.7亿元,增长8.8%;基本建设贷款369.4亿元,增加61.4亿元,增长19.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11.1亿元,比年初增加162.6亿元,增长15.5%

保险业务迅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5.4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其中人寿险收入27.8亿元,增长10.6%;财产险收入14.3亿元,增长92.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3.5亿元,增长90.7%。全年赔付额7.8亿元,增长21.6%,其中财产险赔付额5.5亿元,增长20.1%;人寿险赔付额1.1亿元,下降11.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1.2亿元,比上年增长93.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全年共组织完成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77项,争取国家、省各类项目资金支持3758.5万元。被省认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4项,有56家高新企业和99项高新产品获得省科技厅评审批准,分别比上年增长154.5%175%。共有30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69项成果被评为市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5个,二等奖51个,三等奖13个。 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550件,授权量1080件,实施率28%。首次跨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行列,12个县(市)区全部通过科技部考核,巩义市被认定为首批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二七区、金水区、新郑市、巩义市、荥阳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0处,招生3330人,比上年增长36.7%,在校研究生7447人,增长37.2%,毕业1334人,增长40.1%;全市普通高校48所,招生12.5万人,比上年增长43.7%;在校学生32.5万人,增长22.6%,毕业6.2万人,增长26.5%;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116所,招生10.7万人,增长1.9%,在校学生25.8万人,增长12.2%。全市普通高中105所,招生5万人,增长17.0%,在校学生13.1万人,增长14.9%;普通初中343所,招生13.9万人,下降11.5%,在校学生44.4万人,下降2.8%;小学1307所,招生8.9万人,增长3.5%,在校学生57.7万人,下降6.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幼儿园在园幼儿13.3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8个,文化馆17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7个,综合档案馆13个,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中波广播发射台2座;全市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现代豫剧《嵩山长霞》引起社会强烈反响,郑州歌舞剧院的《风中少林》得到好评。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紧急救援体系建设进展顺利,覆盖城乡的紧急救援网络初步形成,加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基层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含门诊部、所)340个,比上年增长4%;床位2.9万张,增长4.1%;卫生技术人员3.1万人,增长1.0%,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2万人,增长2.1%,注册护士1.1万人。年末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8个,卫生技术人员1245人;妇幼卫生机构13个,卫生技术人员996人。专科疾病防治医院5个,卫生院103个。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我市运动员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金牌1枚,残奥会上获得金牌7枚。获得世界比赛冠军17个,亚军2个,第三名3个;全国比赛冠军52个,亚军35个,第三名25个。“假日体育”、“百万农民健身活动”等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年末拥有各类体育场地4034个,面积740万平方米,其中对外开放的体育场地785个,面积156万平方米。

十一、资源与环境

全市耕地面积296.0千公顷,水资源总量为11.8亿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741.2毫米。

城市环保力度加大。建成烟尘控制区13个,比上年增加1个,面积132.7平方公里,增长20%;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4个,比上年增加3个,达标区面积108.8平方公里,增长26%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21项,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二()级天数为298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1.6%

十二、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年末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43.3平方公里。郑东新区全年完成投资60.2亿元,中央商务区形象初现,内、外环60栋高层项目中已有35栋开工建设,其中19栋结顶,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完成投资7.9亿元,河南艺术中心地下工程全部结束,起步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完成,34条道路、11座桥(涵)具备通车条件,热力、燃气、自来水、雨污水、通信等各种管线铺设基本完成。熊耳河滨河公园建成开放,东风渠两岸景观改造开始施工,郑花路、西北环、科学大道整治绿化任务基本完成。

为确保市区交通畅通,着力发展大公交。全年新开公交线路28条,更新、增加公交车辆431台,年末实有公交汽(电)车2727辆,比上年增长14.0%;城市公交客运量达5.5亿人次,增长28.0%,市区主、次干道路路通公交,便利了居民出行。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心城区全年新铺设城市自来水管道73公里,新铺设城市排水管道25.6公里,新扩建城市道路长度60公里,面积246万平方米。全年售电量128.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9%;日供水能力107万立方米;城市居民燃气化率达90%。年末路灯5383盏,集中供热面积1192万平方米。

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新增绿地516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公共绿地186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7.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公园及游园达到167个,其中新增34个,公园及游园面积达到860公顷,新增24.5公顷;水冲式公厕453座,新增43座。

十三、人口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人口出生率8.7‰,死亡率4.5‰,自然增长率4.2‰,低于国家控制标准。年末全市总人口708.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1.1万人,乡村人口297.1万人。非农业人口257.6万人。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4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024元,比上年增长11.0%。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64元,增长12.2%;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463元,增长8.9%;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67元,增长11.8%;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619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288元,增长16.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83元,增长15.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21元,增长6.8%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2.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2.7平方米,增加3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4.2万人,比上年增长9.0%,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306万元,增长39.9%;救助农村居民特困户7.3万人,救助金额3253万元。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78.6万人,比上年增长0.6%;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者1.9万人,增长35.9%。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72..8万人,比上年增长2.8%。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22.5万人,比上年增长3.9%;其中企业18.8万人,增长4.9%。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最低工资、居民最低生活费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

社会福利事业迅速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医院床位5126张,比上年增长5.7%;福利院收养416人;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436处,比上年增长2.9倍。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88.4万元。

注:

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附表1

指数(以上年平均价格为100

类别                                2004

中心城区居民消费价格                     105.7

    食品                                 113.1

       #粮食                             132.7

        肉禽及其制品                     121.1

鲜菜                             108.2  

  烟酒及用品                           101.7

  衣着                                 100.4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7.9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98.7

    交通和通讯工具                        100.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6.9

    居住                                  104.1

附表2

2004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2004           比上年增减%

一、农产品产量(万吨) 

      粮食                     148.3                  3.2

          夏粮                  71.5                  -4.4

          秋粮                  76.8                  11.5

      油料                      16.9                  0.1

        油菜籽                  1.8                  2.5

                            14.9                  -0.2

                             0.2                  4.7

      棉花                       0.7                  4.8

      烟叶                      0.72                 11.7

      蔬菜                     252.4                  6.8

      水果                      21.7                  11.2

      肉类                      24.9                 11.4

      禽蛋                       17.8                 9.2

      水产品                      6.7                 9.4


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04      比上年增减%         

                           7.7万吨            - 10.2

                            2.4亿米            -17.2

饮料                         22.1万吨            12.9

卷烟                      4189870万支            3.5

方便食品                     19.2万吨           -17.6

速冻食品                     23.8万吨            14.9

服装                         1784万件            9.1

耐火材料制品                 406.3万吨           43.9

 配混合饲料                    62.8万吨           17.8

 钢材                         103.8万吨           31.0

                             42.2万吨           12.9

氧化铝                       148.1万吨            7.1

水泥                         1277万吨            16.3

铝材                          40.4万吨            52.9

磨具                           4.8万吨            29.9

汽车                         29806              9.1

改装汽车                     12799              7.6

原煤                        4095.6万吨            13.8

发电量                       159.8亿千瓦小时      25.1

供热量                       3369万百万千焦      -2.5

自来水生产量                32772万吨             4.0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