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郑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来源:郑州市统计局  时间:2012-01-11 00:00  

2006年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积极推进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年全市经济保持了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市场贸易更加繁荣,财政金融运行良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一、综合

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0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7%,人均生产总值27798元(折合3520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1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1070.5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853.9亿元,增长13.2%。产业结构出现新的变化,由上年的4.452.543.1调整为3.853.542.7,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104.4亿元,增长23.0%,占生产总值的55.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市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增强,年末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0.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稳中趋升。全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0%,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0.9%,衣着价格上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1%,居住价格上涨5.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下降0.7%,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9%。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12.5万人,比上年增长1.1%,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56.2万人,增长1.8%;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54.6万人,增长0.3%。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20.5万人,下降6.3%;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27.8万人,增长4.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64.2万人,增长4.6%;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为29.231.039.8。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3.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5%。     
   

二、农业

全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7.1亿元,比上年增长6.6%。粮食总产量164.9万吨,增长7.8%。其中夏粮总产量77.7万吨,增长7.4%;秋粮总产量87.2万吨,增长8.2%。全年棉花总产量0.7万吨,增长2.1%;油料总产量17.8万吨,增长0.3%;蔬菜总产量282.7万吨,增长6.7%;水果总产量25.4万吨,增长7.7%。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57.2千公顷,与上年持平;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56.9千公顷,下降2.3%;油料种植面积57.0千公顷,下降1.7%;棉花种植面积6.6千公顷,下降4.3%。粮经比由上年的69.031.0调整为69.530.5

全年肉类总产量28.3万吨,比上年增长9.2%。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22.9万吨,增长10.2%;禽蛋产量20.5万吨,增长6.1%。奶类总产量28.9万吨,增长40.2%,其中牛奶产量25.8万吨,增长45.6%。水产品产量10.0万吨,增长19.0%。     
   
全年完成育苗面积5.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6%;幼林抚育面积23.6千公顷,增长31.0%;成林抚育面积43.8千公顷,下降0.2%;造林面积5.9千公顷,下降29.7%;四旁植树1293.0万株,增长8.1%。
   
全年农田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0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6千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千公顷。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23.0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9%;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为11.3万台和11.0万辆,分别增长0.8%和0.6%。全年农村用电量32.8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5%。化肥施用量(折纯)22.0万吨,比上年增长2.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9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增加值723.0亿元,增长23.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96.8亿元,增长7.5;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95.1亿元,增长24.7;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385.2亿元,增长25.9;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7.8亿元,增长30.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59.9亿元,增长13.2;私营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增加值78.2亿元,增长44.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50.2亿元,增长24.8%;重工业完成增加值572.8亿元,增长22.7%。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食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2.0亿元,比上年增长35.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137.6亿元,增长32.3;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3.4亿元,增长30.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增加值112.2亿元,增长2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78.9亿元,增长12.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49.3亿元,增长6.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0.1亿元,增长13.0%。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多数快速增长,其中氧化铝产量234.3万吨,比上年增长35.3%;原煤产量6698.8万吨,增长33.2%;速冻米面食品产量59.6万吨,增长83.9%;方便面产量25.5万吨,增长24.7%;卷烟产量436.7亿支,增长6.9%;汽车产量47688辆,增长33.2%;发电量206.1亿千瓦时,增长0.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39.2%,比上年提高52.8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291.6亿元,增长38.4%;实现利税356.7亿元,增长66.2%;实现利润213.4亿元,增长85.2%;全员劳动生产率134685/人,增长18.1%(按可比价计算);流动资产周转速度3.2/年,比上年加快0.5/年;资产负债率62.2%,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具有建筑业资质的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共完成建安工作量394.0亿元,增长31.5%;实现利润总额6.0亿,增长46.7%;实现税金总额12.4亿元,增长29.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5.0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11.1亿元,增长35.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95.8亿元,增长21.0%。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0.0亿元,增长39.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完成投资293.0亿元,比上年增长23.1%;民间投资完成495.3亿元,增长61.5%。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29.9亿元,增长36.8%。工业投资全年完成326.3亿元,增长53.8%;其中电子行业投资增长167.8%,化工行业投资增长143.0%,食品行业投资增长128.1%,机械行业投资增长112.9%,建材行业投资增长109.1%,纺织行业投资增长57.1%。

全年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1650个,比上年增长47.2%。项目建成投产率66.9%。新增固定资产6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58.4%。全市180项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261.9亿元,其中郑州至开封快速通道、郑州机场高速公路至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工程已建成通车;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扩建航站楼投入使用;中国电力投资公司燃气调峰电厂、郑州裕中发电有限公司电厂、郑州热力总公司东郊热电厂、107国道综合整治项目、王新庄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29.9亿元,比上年增长36.8%,其中住宅投资177.2亿元,增长41.2%;商品房屋施工面积2665.3万平方米,增长46.5%,其中住宅施工2066.5万平方米,增长45.5%。商品房新开工面积1176.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5.6%;商品房屋竣工面积486.6万平方米,增长15.2%;商品房屋销售面积800.8万平方米,增长30.5%;销售金额231.3亿元,增长42.9%。

全年经济适用房完成投资11.5亿元,比上年增长34.0%。经济适用房新开工面积63.0万平方米,增长46.4%;竣工面积66.4万平方米,增长125.8%;销售面积72.8万平方米,增长70.1%。全年4308套经济适用房实现了阳光销售;全市廉租住房家庭累计1985户,其中新增674户。保障范围和覆盖面稳步扩大。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76.8亿元,增长17.0%;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45.4亿元,增长14.9%。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零售额677.2亿元,增长16.0%;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30.2亿元,增长19.3%;其他行业零售额14.8亿元,增长7.4%。

全年批零贸易企业完成商品销售总额1537.7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批发总额1208.8亿元,增长18.8%;完成期货交易额31809.6亿元,增长47.0%。年末全市共有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业网点16.2万个,其中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企业9384个;商品交易市场359个,其中综合市场198个,专业市场149,其他市场12个。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6.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0.9%,通讯器材类增长11.3%,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29.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7.5%,日用品类增长21.9%,家具类增长16.9%,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3.9%,服装类增长19.1%,化妆品类增长12.4%,金银珠宝类增长21.4%。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直接进出口总额2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6%。其中进口6.8亿美元,增长25.8%;出口17.9亿美元,增长29.7%。市属及以下企业直接进出口总额1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0%。其中进口5.2亿美元,增长52.4%;出口12.1亿美元,增长56.1%。一般贸易出口10.7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1.4亿美元。从出口市场看,出口美国1.6亿美元,增长55.1%;出口香港1.3亿美元,增长173.2%;出口韩国0.9亿美元,增长59.2%;出口俄罗斯0.6亿美元,增长131.4%;出口欧洲1.5亿美元,增长60.2%;出口非洲1.0亿美元,增长85.7%。

全年新批外资企业135个,比上年增长14.4%。合同利用外资额10.2亿美元,增长59.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1亿美元,增长83.0%。全年国外经济合作合同额0.7亿美元,增长12.0%;国外经济合作营业额1.3亿美元,增长87.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业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周转量299.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0%。其中铁路185.2亿吨公里,下降1.5;公路113.4亿吨公里,增长14.1;航空0.5亿吨公里,增长42.3。完成客运周转量216.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4.2%。其中铁路86.2亿人公里,增长7.7;公路96.7亿人公里,增长16.9;航空33.6亿人公里,增长24.9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7.9亿元(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6.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8亿元,增长13.6;电信业务总量142.1亿元,增长37.9。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485.1万户,增长37.9%;本年新增用户133.4万户,增长97.0。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232.5万户,增长1.9。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31.4万门,增长5.6。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68.5万户,增长30.7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45.5万辆,其中个人汽车保有量31.9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15.3万辆,其中个人轿车保有量10.7万辆。

全年来我市观光、旅游以及从事各项交流活动的境外人员2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1,其中港澳台同胞8.8万人次,增长10.9;实现旅游外汇收8800.0万美元,增长13.2。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达231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23.5亿元,增长29.2。年末国际国内旅行社238家,星级宾馆112个,获得经营许可证的旅游景区(点)52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02.4亿元,比上年增长34.0%;一般预算收入176.0亿元,增长29.3%。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15.4亿元,比上年增长39.8%;一般预算支出187.7亿元,增长37.4%。其中教育经费支出24.3亿元,增长33.1%;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21.2亿元,增长107.7%;行政管理费支出21.1亿元,增长21.9%;基本建设支出21.7亿元,增长30.8;医疗卫生支出7.3亿元,增长30.8%;农业支出3.6亿元,增长31.0%。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60.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48.7亿元,增长14.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20.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4.7亿元,增长12.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22.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94.7亿元,增长12.1%。其中工业贷款42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8.7亿元,增长10.0%;基本建设贷款468.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1.1亿元,增长20.9%;票据融资344.7亿元,比上年末减少86.8亿元,下降20.1%。

全年全市保费收入5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财产险收入21.7亿元,增长58.4%;人寿险收入25.8亿元,下降2.7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4.0亿元,增长2.6全年赔付额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财产险赔付额9.0亿元,增长34.1%;人寿险赔付额1.6亿元,下降15.2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额1.6亿元,增长4.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全市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509项,其中省级以上项目202项,市级项目307项。全年共完成重大科技成果119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9项,应用技术成果96项,软科学成果14项。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3361件,授权量1526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3025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20.8亿元,增长38.2%。

年末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1个,招生4572人,比上年增长13.9%;在校研究生11911人,增长21.2%;毕业2358人,增长44.3%。全市普通高校39所(不含成人高校),招生17.8万人,比上年增长25.5%;在校学生48.4万人,增长16.0%;毕业9.4万人,增长5.1%。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116所,招生8.9万人,比上年下降17.3%;在校学生26.8万人,下降2.9%;毕业8.0万人,增长4.2%。普通高中110所,招生5.9万人,比上年下降3.5%;在校学生17.3万人,增长10.8%;毕业4.1万人,增长7.3%。普通初中324所,招生10.8万人,比上年下降10.6%;在校学生36.0万人,下降11.4%;毕业14.7万人,下降1.4%。普通小学1144所,招生9.6万人,比上年增长8.0%;在校学生54.5万人,下降0.8%;毕业10.7万人,下降6.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幼儿园在园幼儿14.8万人,比上年增长2.8%。全市共有专任教师102683人,比上年增长3.1%;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326人,增长38.3%;普通中等职业学校9547人,增长1.3%;普通中学29831人,增长1.5%;小学29756人,增长3.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8个,藏书量3966千册。文化馆13个,博物馆7个,综合档案馆13个,剧场、影剧院14个,艺术表演团体18个。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全市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760个,比上年增长7.5;床位3.1万张,增长7.2%。卫生技术人员3.7万人,增长11.3%;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5万人,增长11.1%;注册护士1.3万人,增长7.5%。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8个,卫生技术人员1387人;妇幼卫生机构12个,卫生技术人员1355人。专科疾病防治医院5个,卫生监督所5个。乡镇卫生院106个,卫生技术人员3481人,床位2922张。

全年共获得世界冠军5个,亚洲冠军4个,全国冠军13个。我市参加了河南省第十届运动会全部23项比赛,共获175枚金牌,103枚银牌,64枚铜牌,奖牌总数居全省第一。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在我市圆满举办,共有66个国家和地区的172支团队、2008名运动员参加。成功举办郑州市统一战线“迎七一”运动会和首届农民运动会。以假日体育为重点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其中11日举行的“体彩杯”2006年郑州市元旦长跑活动,有1.5万多市民参加。全市新增全民健身园(路径)50个,其中健身园6个;健身路径44个。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

年末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82.0平方公里。郑东新区累计完成投资351亿元,引进项目192个,开工项目166个。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基本通车路段已达147174公里,东西运河、南北运河开挖工程竣工通航,开通了18条公交线路,绿化面积达700万平方米。重点区域建设进展顺利。中央商务区内、外环高层开工55栋,35栋主体结顶;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通过国家“鲁班奖”验收;河南艺术中心主体工程已全部封顶;会展宾馆开工建设;龙湖南区入驻项目25个,22个开工建设;商住物流区入驻项目70个,61个开工建设。

中心城区全年新铺设城市自来水管道365公里,新铺设城市排水管道216公里,新扩建城市道路长度92公里,面积244万平方米。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69.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4%,其中工业用电量199.9亿千瓦时,增长7.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4.6亿千瓦时,增长9.1%。供水总量达2.3亿立方米,日供水能力63.0万立方米。城市居民燃气化率达91.2%。年末共有路灯5.9万盏,集中供热面积1777万平方米。

全年新开公交线路23条,更新、增加公交车辆383台,年末实有公交汽(电)车3312辆,比上年增长7.6%。城市公交客运量达6.3亿人次,增长1.6%。市区主、次干道路路通公交,便利了居民出行。

全年新增绿地760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公共绿地220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8.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1%。公园达到52个。公厕912座,比上年增加10.6%。

全市城市环保力度加大。建成烟尘控制区36个,面积409.7万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59个,达标区面积273.9万平方公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6.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1.0%。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679个。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二()级天数为30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3.8%。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人口出生率9.13‰,死亡率4.78‰,自然增长率4.35‰。年末全市总人口724.3万人,其中女性350.0万人;城镇人口436.3万人;非农业人口282.8万人。

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861元,比上年增长13.0%。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22元,增长11.1%;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619元,增长5.5%。其中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87元,增长11.0%;人均消费性支出7731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59元,增长16.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88元,增长11.9%。

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3.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4.0平方米,增加0.2平方米。

全市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013.4万元,比上年增长20.4%;救助农村居民特困户8.0万人,发放救助金额3473.9万元;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3.9万人,减少6.8%。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85.5万人,比上年增长8.8%;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者3.5万人,增长16.9%。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总人数为82.9万人,比上年增长8.6%,其中职工66.4万人,增长9.2%;参加医疗保险总人数为55.9万人,比上年增长18.8%,其中职工40.0万人,增长12.0%。

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医院床位7.1千张;福利院收养5.2千人;建立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408处。全年销售福利彩票3.9亿元。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附表一:                 价格

                          (以上年平均价格为100

       类别                                           2006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4

食品                                                 102.1

    #粮食                                           104.4

      肉禽及其制品                                   98.1

鲜菜                                                 111.3

烟酒及用品                                           100.9

衣着                                                 100.1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2.0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99.3

交通和通讯工具                                       99.1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1

居住                                                  105.8

附表二:

2006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2006              比上年增减%

一、农产品产量(万吨) 

      粮食                     164.9                  7.8

          夏粮                  77.7                  7.4

          秋粮                  87.2                  8.2

      油料                      17.8                  0.3

         油菜籽                  1.9                  2.5

                            15.7                  -0.1

                             0.2                  13.2

      棉花                       0.7                  2.1

      烟叶                      0.4                   -22.7

      蔬菜                     282.7                  6.7

      水果                      25.4                  7.7

      肉类                      28.3                  9.2

      禽蛋                      20.5                  6.1

      奶类                      28.9                  40.2

水产品                    10.0                  19.0

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06         比上年增减%         

软饮料                           46.0万吨            77.1

卷烟                             436.7亿            6.9

方便面                           25.5万吨             24.7

速冻米面食品                     59.6万吨             83.9

配混合饲料                       114.1万吨            35.9

                                7.8万吨             -6.3

                                2.3亿米             -7.9

服装                             4804万件             3.3

水泥                             1592.5万吨           10.5

耐火材料制品                     810.4万吨            50.3

钢材                             215.8万吨            44.3

电解铝                           49.1万吨             -0.1

氧化铝                           234.3万吨            35.3

铝材                              56.4万吨            19.5

汽车                              47688            33.2

改装汽车                          14878            13.3

原煤                             6698.8万吨           33.2

发电量                          206.1亿千瓦小时         0.7

供热量                          3185.7万百万千焦       -5.0

自来水生产量                       25754.4万吨          0.7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