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间隔10秒
如何提高统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来源:县(市)区  时间:2015-03-11 00:00  

统计工作是国家管理和科学决策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统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是统计工作成效的集中体现,更是统计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提高统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呢?在这里,本人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我认为提高统计服务质量和水平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换位思考,做到知行合一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优良的服务意识是主观能动性活动的过程,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是要提高对服务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服务质量对任何一个服务单位来说都是它的生命线,服务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单位干部职工整体素质,决定着一个单位队伍的兴衰,好的服务质量可以增强队伍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我们统计人员为党政领导、为各基层群众服务。二是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只有认识到了做好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才会增强责任心。我们统计工作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托,作为纽带和桥梁,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统计工作作为一个服务窗口,可以展示我们统计工作人员的形象;对政府宏观调控提供科学决策基本依据,也是政府决定国策、制订计划的重要依据。只有我们对本职工作的认识提高了,使命感增强了,我们才有足够的责任和信心来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三是更新观念。对服务质量和本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后,要学会位换位思考,让自己跳出统计看统计,设身处地地考虑我们的统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前预测服务对象有哪些需求,认真思考我们可以提供哪些服务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不断充实我们的服务内容,增加满足需求的服务项目,把满足党政领导和群众合理需求作为自己的职责,把他们满意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全面提升统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强化管理,注重细节,建立统计服务新常态

统计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有了良好的服务意识,准确、及时、高效地做好服务就成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建立统计服务新常态,除了强烈的责任心之外,还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统计工作有严格的程序和标准要求,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的管理,可以使我们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但实际工作中,制度易定,执行较难。难的是工作中执行力不强,制度面前难以做到人人平等,有些时候,不是考虑原则问题,就是照顾人情面子。但是,如果没有了规范和标准,就无从谈起统计服务质量的提高,更无法适应经济新常态、服务经济新常态。因此要想提高统计服务质量就必须有铁的制度约束,要想确保各种程序、规范、制度的实施,就一定要严格管理,使遵守这些规章制度成为上下一致的共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统计服务任务。二是强化服务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惰性,都会有疏忽和懒惰的时刻,这种时候就需要制度的约束来制约我们的不良情绪和惰性,提醒我们要时刻保证有服务意识,一刻都不能放松,因此制定各项规范、标准和制度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而确保这些规章制度的实施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三是统计质量贯穿始终。建立质量跟踪机制,可以更好地掌控服务质量的好坏。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毋庸置疑,一个微笑、一杯水都有可能成就我们的工作,而一个不经意的怠慢也会让我们的工作一败涂地,因此,细节对我们的服务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针对服务对象的人性化的细节关怀,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呵护,提高满意度。

三、建立反馈机制,保障信息畅通,疏通统计工作便捷渠道

评价服务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领导的认可程度,因此,与服务对象的沟通至关重要。一是加强同事间或部门间的沟通。这也是我们工作中各环节得以顺利衔接的关键。二是加强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沟通则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建立反馈机制,使沟通渠道畅通,及时了解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既可以不断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高服务质量,也可以增加我们在社会各阶层中的诚信度和凝聚力。三是加强统计部门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利用新闻的敏感性时效性,针对社会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调查主题直击社会焦点,准确把握问题的关键,为各级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分析,扩大和增强统计的社会影响力。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